从中共上海十届市委五次全会上获悉,明年上海将着力抓好五项改革,即以率先探索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为突破口,协调推进行政审批制度、国资国企、城乡一体融合协调发展、文化体制等改革。其中,自贸试验区将在明年下半年交出首批成果。
自贸试验区建设被寄望成为新形势下上海改革开放基因的“培养皿”。明年,自贸试验区将形成经过实践检验且确实管用有效的基本管理制度,有一套基本监管模式,按中央要求形成首批在全国可复制、可推广的管理制度和监管模式,同时还要持续有新的升级版制度创新探索。
市委委员、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戴海波表示,自贸试验区建设要用制度创新统领,细化形成16项基本的制度框架;要强化功能拓展,特别是与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形成联动机制,重点在金融、航运、贸易三个领域加以突破;要强化联动发展,近期将盘活存量,在产业规划和形态规划上下功夫,通过联动发展形成增量,在临港地区打造金融、集中保税展示交易中心、文化交易平台三个板块;还要强化前瞻性研究。
新一轮浦东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三年行动计划将与自贸试验区实现联动,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有望最先辐射到浦东新区。更多的“区外”干部则希望自贸试验区的改革效应尽快向全市“溢出”。市委候补委员、市交港局局长孙建平表示,交港局计划明年推进交通港航转型发展,通过技术与信息化手段提升运力调度和交通节能,按照自贸试验区理念进一步简化行政审批。
在广受关注的国资国企改革领域,“制度创新”和“市场活力”并列“热词榜”榜首。市委委员、上汽集团总裁陈虹表示,上海国资国企改革方向已经明确、路径非常清晰,政府监管主要履行作为出资人的身份,做好国有资本的保值增值和合理有序流动。上汽公司要在企业经营中充分体现市场化运作要求,认真梳理符合市场规律的机制和需要调整的做法。列席会议的上海国盛集团董事长张立平认为,如果改革不注重国企机制的变化,将影响国资改革的效果,“对经营者来说,根据业绩好坏,职位要可上可下,收入要有增有减;对职工来说,用工要能进能出。”
配合改革的步伐,政府自身建设必须加强。全会要求政府自身建设体现“高效服务、高度透明,少审批、少收费,尊重市场规律、尊重群众创造”。这一提法得到众多呼应,市委委员、虹口区委书记吴清说,政府既是改革的主体,也是改革的对象,必须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探索以市场化、法制化思路创新机制,切实提高行政效能。
“知易行难,路径依赖不是那么好改的。”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屠光绍直言,全会要求突出市场的决定性作用,但政府在很多方面都出现了适应问题:“学会接受市场规则了吗?能不能不分亲疏尊重市场主体?敢于放弃一部分权力换取市场活力吗?能否确保不用审批或变相审批的手段干预微观经济吗?”
“改革一定会触及既有的权力关系和利益格局,要动到领导、组织者的利益,要减掉我们手中的权,要革我们自己的命,因此各级领导干部要有自我革命的精神。”大家表示,推动改革必须具备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要舍弃一些既得利益,减少一些现有权力,让全体人民更多、更公平地享有改革发展成果。(中国上海门户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