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上海自贸区  /内容
上海自贸区
检验检疫6项创新制度上报 自贸试验区首批"可复制"制度创新有望变成现实
发布日期:2014-04-21 14:01
  

        进入4月,自贸试验区正式运行半年,最近,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已连续敲定6项创新制度,计划争取国家质检总局支持后,在全国复制与推广。这也是自贸试验区第一批有望变现的可复制制度创新实践。

  着眼用户体验

  前不久,国务院副总理汪洋到自贸试验区调研。检验检疫窗口工作人员介绍,为让大家更便捷了解各项政策,他们专门开设微信公众号,扫一扫随时在线问答、了解政策。我有微信,回去就搜索一下。汪洋副总理回答得十分爽快。

  在微信中键入自贸区,跳出第一条就是自贸区检验检疫政策解读。这个背后以全局技术骨干为支撑的公共微信号,短短数月已成为区内最受欢迎的政府服务类自媒体,粉丝2000,基本都是区内企业。

  新技术是手段,更重要的,是意识。评价政府在自贸试验区的各项改革,企业真正满意是唯一标准。用户体验好,复制、推广才有意义。自贸区检验检疫机构筹建办事处主任杨海军说。

  自贸试验区成立之初,上海局曾推出23项新政,最终摘选出的首批拟上报6条,首要标准正是用户体验

  比如,创新之一的采信第三方。原来进出口货物的法定检查,只能由检验检疫部门进行。如今,对特定进出口商品,逐步实行凭国家认可第三方机构的检测结果验证放行,自今年1月实施,一个半月中仅进口机动车已有5.98万辆享受便利,为企业节约物流成本102.2万美元。

  即将推广的预检验制度,当货物在保税仓储状态时即可预先检验,将刚性的检验时间提前,货物实际出区时,只需凭预检证明即可分批核放,为货物进口节省7—12天的物流时间。

  还有全球维修产业监管。政策推出后,新注册企业猛增200多家,物流、保险公司纷纷加入。检验检疫部门迅速跟进,完善落地细则,列入6条之一顺理成章。

  落脚服务

  自贸试验区改革真正的核心与难点之一,是政府职能将如何转变。

  上文提到的采信第三方创新,企业获利之外,同样重要的是原本管检一体的检验检疫部门,开始管检分离,从微观管理宏观管理转变。

  转变职能、简政放权,这一思路,在上海局拟定的6项创新制度中贯穿始终。

  ——进境生物制度风险管理。管理部门在全面评估与诚信评价基础上,对控制力强、诚信度高的企业采取年审批制,并根据产品生物风险和企业诚信等级,进行分类分级管理,使许多研究用生物试剂更快速到达企业手中。

  ——动植物检疫审批的负面清单。国家质检总局将审批权力下放,除活动物、水果、粮食等,其余均授权上海局实施检疫审批。新制度实施仅1个月,上海就已完成相关审批273项,极大提升生物、医药、医疗等行业联通世界的能力。

  ——中转货物原产地签证制度。借鉴香港模式,方便企业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国际分拨配送,让分拨货物享受国外相应的关税减免和通关便利。短短几月,园区内签发各类原产地证书6000多份,金额3.12亿美元,同比增长16.92%,远高于同期上海市外贸进出口额增幅。

  转变政府职能,探索管理新模式,最终的落脚点就在服务。上海局局长徐金记说。为政府职能由内到外全面转型,该局将今年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与服务相结合,先后制定128条整改措施、17项专项整治。通报通放等服务外贸新举措不断涌现。(中国上海门户网站)


 





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昨天在沪举行签约揭牌仪式。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会见了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一行。 李强对中国建设银行长期以来积极支持参与上海城市发展建设表示感谢。他说,当前,我们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实施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围绕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中国......

[查看详细]
    后台管理    |     联系我们    | 公安部备案号:31011502016759 沪ICP备2002180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