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2月18日中远、中海两大集团实施重组以来,新成立的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远洋海运集团)迅速实现了“4个世界第一”和“6个世界前列”,成为全球运力规模最大的综合航运公司,规模优势和综合实力得到显著提升。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落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陆家嘴片区不到一年的时间内,已经显示出明显的整合效应。据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提供的最新数据显示,今年1-6月实现营业总收入910亿元,利润91.74亿元。
一家资产超过6100亿元的航运巨无霸在浦东“起航”后,踏上了全球化的征程。中国远洋海运集团董事长许立荣表示: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的诞生,提升了中国航运企业在国际航运业中的地位,增强了全球化布局和国际化竞争能力,构建了中国航运新格局。
新集团踏上全球化征程
新集团成立之后,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新集团在国际航运业的行业地位及话语权逐步提升。
2016年6月26日,举世瞩目的巴拿马运河新船闸开通启用仪式举行,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旗下的“中远海运巴拿马”轮成为第一艘通过新建船闸的新巴拿马型船舶,被载入国际航运史册,中远海运品牌在全球广为流传。
同时,在新的发展蓝图指引下,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加快谋篇布局,以港口码头为战略节点、以航线网络为路径、以综合物流运输为面,加快构建全球货运物流网络,为全球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和全面综合物流解决方案。
之前,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旗下中远海运港口有限公司与招商局国际和中投共同收购了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码头65%的股权。2016年,集团又相继升级了在新加坡港集装箱码头的投资,收购了荷兰鹿特丹港EUROMAX集装箱码头项目股权和希腊比雷埃夫斯港67%股权,签署了阿布扎比哈里发港二期集装箱码头的特许经营权,收购了地中海地区规模最大的冷藏货码头之一的瓦多冷藏货码头控股公司40%发行股本。
据悉,目前中国远洋海运集团已将希腊比雷埃夫斯港作为战略枢纽港,开通了南线经该港的海铁联运路径。在这条线路上,集团已与SONY、惠普、华为、中兴等知名企业持续开展了成功的项目合作。
作为中国最早走入国际化市场的中远、中海两大航运集团,改革重组后,全球布局迅速“升温”。据中国远洋海运集团介绍,除了已开通远东至欧洲、远东至地中海、远东至黑海、远东至中东、远东至红海等多条班轮航线外,新集团还正在建造一批2万TEU超大型集装箱船舶,预计在2017年以后陆续交付,这些新的超大型巨轮将全部投入到亚欧航线上。
资料显示,合并后的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拥有4个“世界第一”:分别是船队综合运力8532万载重吨/1114艘,干散货自有船队运力3352万载重吨/365艘,油轮运力1785万载重吨/120艘,杂货特种船队运力300万载重吨。“6个世界前列”分别是:在全球投资运营码头46个,营运中泊位171个,其中集装箱泊位149个,集装箱年处理能力近9000万TEU(标准箱),以集装箱总吞吐量计,排名世界第二;全球船舶燃料销量超过2500万吨,排名世界第二;集装箱租赁规模超过270万标准箱,居世界第三;集装箱船队规模158万标准箱,居世界第四;海洋工程装备制造接单规模以及船舶代理业务也稳居世界前列。
落户上海浦东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确定了新集团的愿景目标,即“承载中国经济全球化使命,整合优势资源,打造以航运、综合物流及相关金融服务为支柱、多产业集群、全球领先的综合性物流供应链服务集团。”
与国际航运中心共成长
重组大幕拉开了,其复杂程度也让业界咋舌。重组之前,中远集团和中海集团均拥有集装箱、油轮、散货等主船队,并配置物流、码头、修造船等延伸板块,业务重叠,产业布局、业务架构和经营模式雷同。
整体来看,两集团总资产达6100亿元,员工近12万人。基于此,两大海运集团将整合重点放在了几家上市公司的业务板块划分上,尤其是在主要业务板块重组上,他们并没有采取简单的吸收式合并,而是采取“拆开来、合起来”深度融合式的整合,通过大规模的资产置换来实现,最终形成了涉及74项交易、600多亿元资产、3.8万员工的被称为“史上最复杂交易”的上市公司整合方案。
新集团选择了从北京搬到上海浦东。对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选址上海,许立荣表示,主要考虑上海市的定位是国际经济、贸易、金融和航运“四个中心”,特别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取得了辉煌成就,这对于注册在上海的中国远洋海运集团而言,无疑获得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有利条件。
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浦东新区已经集聚6000多家各类航运企业。以此次中国远洋海运集团落户的陆家嘴片区为例,凭借金融和区位优势,集聚了航运金融、航运保险、航运企业总部、海事服务、功能性机构、科研教育培训等近1000家中外知名航运机构和高成长性航运企业。
“上海的港口集装箱吞吐量连续5年稳居世界第一,自贸区航运管理制度创新有序推进,国际船东总部经济不断壮大,航运金融与海事法律服务体系不断完善,BIMCO、波交所等国际知名航运组织聚集效应不断显现。”许立荣说,“相信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进一步完善升级,我们将会获得更多的商机、更大的平台、更好的前景。我们将与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一起成长,一道发展。”(浦东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