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上海自贸区  /内容
上海自贸区
解放日报:浦东,用更大的担当做好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
发布日期:2019-04-23 09:51
  

增设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新片区、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实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这是上海三项新的重大任务。这三项任务以及“年年办下去,越办越好”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构成了上海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上推进改革开放的四大战略支撑,也勾画了上海长远发展的宏伟蓝图,赋予了上海新的历史使命。

如今,全市上下正在认真学习领会、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以此为强大动力,坚定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信心和决心,更加自觉地把上海发展放到全国、全球的坐标系中思考谋划,更好地在新一轮改革开放实践中探路先行,更好地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实现自身发展,更好地在国际舞台上代表国家参与全球合作与竞争,加快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奋力开创上海各项事业发展新局面。

今天是浦东开发开放29周年的纪念日。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窗口和现代化建设的缩影,面对新的重大任务,浦东将以更大的责任担当、更好的精神状态当好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先行者中的先行者,为上海乃至全国作出更大的贡献,用行动书写属于这个时代的新传奇。

主动对接新片区建设

建设自贸试验区是党中央、国务院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一项战略举措。五年多来,上海自贸试验区按照中央的部署和要求,在国家有关部门的指导和支持下,以建设开放度最高的自由贸易园区为目标,把制度创新作为核心任务,把防范风险作为重要底线,在建立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投资贸易制度体系、深化金融开放创新、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一批制度创新成果复制推广到全国,总体上实现了初衷。

上海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进一步激发了市场创新活力和经济发展动力。一是自贸试验区经济活力明显增强。截至2018年底,自贸试验区累计新设立企业5.9万户,五年来新设企业数是前20年同一区域企业数的1.6倍。新设外资企业1.1万户,占比从自贸试验区挂牌初期的5%上升到20%左右。累计实到外资263亿美元。二是贸易便利化改革效应持续显现。在自贸试验区的带动下,浦东新区外贸进出口五年来持续保持增长,2018年浦东新区完成进出口总值2.06万亿元,同比增长5.2%,占上海全市比重60.5%。2018年,洋山港和外高桥港区合计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793万标箱,同比增长4.3%,推动上海港连续9年位居全球第一大集装箱港。三是自贸试验区有力推动了浦东转型发展。2018年浦东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0%,财政总收入增长8.3%。上海自贸试验区以1/10的面积创造了浦东3/4的生产总值、70%左右的外贸进出口总额;以1/50的面积创造了上海市1/4的生产总值、40%左右的外贸进出口总额。

增设自贸试验区新片区,不是简单的区域扩大,更重要的是推动更高水平对外开放,通过制度创新和功能重构,打造更具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使其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

目前,浦东正积极主动对接新片区建设,对标国际公认的竞争力最强的自由贸易区,系统研究具有较强国际市场竞争力的开放政策和制度,积极配合制定上海自贸试验区新片区方案。实施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制度体系。

“建设上海自贸区新片区,不是简单的范围上的再扩区,而是着重聚焦特殊经济功能的塑造,更加突出开放的深化、功能的强化、布局的优化、动力的转化,是全方位深层次,根本性的制度创新变革。”浦东新区领导表示,上海自贸区要切实体现全球视野、国际水准、标杆引领,实施更具国际竞争力的制度体系,为国家全方位的对外开放攻坚探路。“我们将把‘管得更好、才能放得更开’作为基本前提,进一步强化压力测试的功能,为构建全方位开放新格局积累试点经验。”

上海自贸区新片区将着力发展离岸经济、创新经济、总部经济和数字经济,强化实施差别化的探索,形成适应转口贸易、离岸贸易、服务贸易发展的制度安排。

上海自贸区正创新监管方式,大力促进离岸贸易发展。比如,沃尔沃建筑设备中国总部,试点了首单“一带一路”离岸贸易境内结算。在海关、人民银行、外管局等多部门合力推动下,沃尔沃将其在韩国生产的工程设备直接发货到尼日利亚,交易发生在海外,而收付款通过兴业银行上海自贸区支行专用账户进行,不仅节约了到新加坡设立结算公司的高昂成本,公司离岸贸易额还增长了4倍,预计今年带来税收超过试点前的5倍。

上海自贸区还通过一系列“首创性”的探索,跑出了“自贸区速度”。“在企业投资建设项目审批方面,我们推出了‘百日方案’,实现带设计方案出让24个自然日办结,不带设计方案出让80个自然日办结,完工后在15个自然日内完成综合验收,验收后在5个自然日内完成不动产登记。”

此外,企业市场准入方面,浦东推进“一照多址”等市场准入全流程便利化改革,企业登记环节审批速度大幅提升60%以上,新设企业实现2天设立、4天开业。

积极推动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发展

实施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是对我国改革开放空间布局的进一步完善。在沪苏浙三省市交界区域建设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就是要打造进一步扩大对内开放的载体,努力打造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新标杆、一体化体制机制的试验田、引领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新引擎。

在长三角一体化的过程中,浦东也在积极谋划,做出自己的贡献。

《上海市临港地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行动方案》近日发布。临港地区明确了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行动方向,今后将努力为长江三角洲更高质量一体化协同创新发展出一份力。

长三角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是“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点。临港地处长江经济带、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两大国家战略发展带交汇处,势必要承担好、服务好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这一国家战略,助力上海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发展龙头城市的引领和带头作用。自2003年启动开发以来,临港始终坚持“五位一体”全面发展,初步建成先进制造业产业基地和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基本形态。当前,对照上海2035总规以及市委市政府对临港的要求,临港地区明确“两区”“两城”的发展定位,新形势下临港地区将结合现有的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发展优势,主动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国家战略,自觉为上海承担探路先行、示范引领重任,努力把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文章做好,为上海完成三大新的重要任务,为国家推动新一轮高水平对外开放作出应有贡献。

临港管委会产业发展首席规划师顾长石就《上海市临港地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行动方案》构架体系,详细阐述了临港地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相关具体工作。根据方案,临港将按照“1+2+5+7”的框架来推进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工作,其中,“1”是切实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将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这一指示精神;“2”是打造以临港-张江为主轴的南北科技创新走廊和以东部沿海城市为主轴的长三角沿海创新带。方案提出,通过三年努力,临港将力争形成生物医药、集成电路、智能网联汽车三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初步建成全球创新网络枢纽,引领和支撑国家创新发展的核心作用进一步突显,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成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极核和世界级科学基础研究、科技创新策源地,高端产业发展和智能制造集聚区。

“5”是通过支持创新服务平台建设、专项资金支持项目发展、推动创新“共建共享共赢”合作模式、支持人才培养和交流、产业基金支持等五个方面,全力保障《上海市临港地区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行动方案》落地见效。据介绍,临港将设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项资金,发挥政府资金杠杆作用,重点支持产品研发、技术攻关、创业孵化、人才引进、基金设立等,鼓励跨区域项目合作,使工业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制造业深度融合,努力打造“长三角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示范应用先行区”。此外,临港还将充分发挥已有投资引导基金作用,重点支持长三角区域相关产业发展,推动设立海洋产业发展基金,重点支持海洋全产业链的发展。

“7”是以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资源研发利用、工业互联网、通用航空产业、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推动智能制造技术应用示范和科普基地建设等七个方面为重点发展方向。方案提到,临港将发挥现有旅游文化资源作用,与舟山、普陀山、嵊泗、东极岛等地区合作,支持设立围绕海洋文化、海洋美食等主题的跨区域旅游路线。

长三角三省一市就“长三角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联盟—区域园区战略合作”“长三角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联盟—涉海企业联合促进会”“长三角海洋经济创新发展联盟—海洋大数据应用中心”等项目进行了签约,象征着临港地区融入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迈出了关键一步。

签约仪式后,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郭毅可教授,上海自动化仪表研究院有限公司董事长徐洪海,上海临港智能网联汽车研究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苍学俊,中国信通院华东分院首席规划师贺仁龙分别就海洋大数据、智能制造、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等领域开展长三角一体化合作进行了探讨。

推动资本市场与创新资源有效对接

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是资本市场的重大制度创新,可以推动资本市场与创新资源更有效的对接,打通上海科创中心建设与金融中心建设联动的桥梁,进一步提升资本市场服务科创企业、实体经济的能力。

不久前,浦东新区设立了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要全面对接服务好科创板,努力培育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进一步强化服务。这是基地的功能所在。”

长三角资本市场服务基地落地张江科学城。该基地由浦东新区和上海证券交易所共建,为长三角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提供一站式服务,加强长三角区域的协同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促进金融中心和科创中心融合发展。基地着眼于发挥上海金融要素市场集聚辐射功能、呼应长三角企业多层次融资需求和优化长三角区域资源配置。目前,基地规划了十大功能:编制发布长三角金融系列指数、上市培育和路演展示、债权融资服务、股权投资对接、信息发布与咨询、信用信息共享、专业服务对接、专业培训、服务科创板注册制、金融风险防范。

在上市培育方面,该基地重点关注区域内拟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服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规范运作,为长三角企业对接资本市场提供一站式、全方位、个性化服务。在推广展示方面,则为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科创板相关企业提供现场和网络形式的展示服务。

基地在空间载体上采取线上与线下互动的模式:线下基地已经落户张江科学城,预计3月中旬正式投用,后续还将继续扩展活动地域,尽快覆盖长三角主要城市,形成“1(张江基地)+N(长三角其他城区)”联动;线上则以在线服务平台形式提供发布、展示、预约等功能,并逐步与基地各参与主体实现互联互通。

为做好科创板相关服务工作,浦东新区金融局与上交所相关业务部门共同成立科创板专项工作组,针对拟在科创板上市的企业提供针对性服务。过去一段时间,区金融局组织了500余家科创企业召开多场专题座谈会。其中,在1月30日证监会发布科创板实施意见及相关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后,区金融局根据征求稿中的标准,召集各片区梳理排摸预计符合标准的重点企业,形成重点培育库,加强点对点跟踪服务。同时,在张江召开科创板股票发行上市专题座谈会,上海及浙江等地企业家共200余人踊跃参会,社会反响良好。

座谈会上,陆家嘴的券商、律师事务所等机构就科创板的上市政策作出专业解读;科创企业负责人不时提问,详细了解每一处规则细节。聚辰半导体是浦东张江一家拥有核心技术的科技企业,目前在手机摄像头存储芯片领域的市场份额已居全球第一。聚辰半导体商务副总裁沈文兰早早来到会场,她说,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对聚辰而言是一场“及时雨”,目前已聘请中介机构为冲刺科创板提供辅导。这场专题座谈会让沈文兰感觉收获颇丰:“既能更深入了解科创板的规则,也能将企业诉求反馈给相关部门,比如科创企业普通员工的股份锁定期是否可以再优化些,这些都是企业特别关注的问题。”

3月22日,科创板首批受理申请项目名单公布,共有9家,分别为晶晨半导体、睿创微纳、天奈科技、江苏北人、利元亨、宁波容百、和舰芯片、安瀚科技,武汉科前生物。其中,001号受理批文被浦东企业晶晨半导体拿下!巧的是,该公司的保荐人国泰君安证券同样位于浦东。

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的披露,晶晨半导体拟发行不超过4112万股(含4112万股,且不低于此次发行后公司总股本的10%),融资15.14亿元。

晶晨半导体预披露显示,该公司主营业务为多媒体智能终端SoC芯片的研发、设计与销售,芯片产品主要应用于智能机顶盒、智能电视和AI音视频系统终端等科技前沿领域。公司产品已被小米、阿里巴巴、百度、TCL、创维、中兴通讯、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Google、Amazon、俄罗斯电信、印度Reliance等企业采用。

目前,晶晨半导体在智能机顶盒芯片和智能电视芯片领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AI音视频系统终端芯片领域具有技术优势,已拥有11项核心技术、47项专利和39项集成电路布图设计,此外,该公司正在申请且已取得受理通知书的专利为240余项。2018年,晶晨半导体实现营业收入23.69亿元,实现净利润2.82亿元。

为更好培育科技企业,浦东还积极打造金融科技的孵化器和加速器,打造金融科技的产业生态区,让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围绕金融为科技助力,科技为金融赋能,使更多的市场主体得到培育,让金融科技在陆家嘴金融城更好发展,提高创新链和价值链。

据透露,今年上半年浦东将建成首个金融科技孵化器、加速器。不仅如此,将设立50亿元的科创母基金,主要是发挥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特别是浦东的重点优势产业,聚焦“中国芯”、“创新药”、“蓝天梦”、“智能造”,发挥科创母基金的作用,让重点产业做强做大。





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昨天在沪举行签约揭牌仪式。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会见了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一行。 李强对中国建设银行长期以来积极支持参与上海城市发展建设表示感谢。他说,当前,我们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实施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围绕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中国......

[查看详细]
    后台管理    |     联系我们    | 公安部备案号:31011502016759 沪ICP备2002180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