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上海自贸区  /内容
上海自贸区
外航加速在中国开拓市场 国内航企挑战加剧
发布日期:2012-03-06 11:57
  

        3月1日,一架阿提哈德航空公司(Etihad Airways)的空中客车A330降落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这是这家阿联酋国家航空公司继开通北京、成都航线之后,在中国开通的第三条定期直达航班。

  一天之后,欧洲第四大航空公司北欧航空公司(Scandinavian Airlines,又称“SAS”),也在时隔七年后重返上海市场,再次成为唯一一家在上海和哥本哈根之间开通直飞航班的航空公司。

  尽管全球航空市场在欧美经济的影响下仍处低迷,但中国市场,似乎成为一根“救命稻草”,吸引着国外航空公司加速涌入,而这给国际化拓展刚起步的国内航企,带来了更大压力。

  “开通上海到哥本哈根的航线,是我们今年计划开通的唯一一条洲际远程航线,其他的新航线都主要集中在欧洲境内。”北欧航空首席执行官兼总裁Rickard Gustafson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如此强调中国市场的重要。

  当然,对中国在内的亚洲航空市场看好的不止北欧航空一家,空中客车公司(Airbus S.A.S.)最新发布的未来20年亚太地区航空市场预测显示,亚太地区将超过北美和欧洲,成为全球最大航空市场。

  这也是各国航企拼命加大中国航线开拓力度的重要支撑。阿提哈德航空公司首席执行官贺国健告诉记者,在开通上海到阿布扎比直飞航线后,阿方获得的到中国的航权已经全部用尽,公司希望尽快能够获得新的航权,开辟更多到中国二线城市的航班。

  包括德国汉莎航空公司(Deutsche Lufthansa AG)、法国航空公司(Air France)、芬兰航空公司(Finnair)在内的多家外航,都已经确定了今年开飞新的到中国的航线计划,并且目的地都是二线城市。

  与已经开始深入内陆市场的外航相比,以三大国有航空为主的国内航企,开拓国际航线市场依旧面临不少挑战。一直以来,外航的国际航线旅客运输量增速就高于中航,中航和外航在国际航线旅客运输量中所占份额约为4:6。

  一家国内航企的管理层对记者透露,目前对国内航企来说,国内国际市场都处于淡季,国内航线总体还能勉强保持盈利或盈亏平衡,而国际航线在目前票价水平上肯定无法实现盈利,甚至个别航线还有可能出现边际贡献为负的情况,需求的不足已经开始令各公司减少客源不足市场的运力投入。

  对航空公司来说,今年燃油等成本的高企,也将是令人头疼的主要因素。为了平抑航油成本,阿提哈德航空则采取了燃油对冲政策,贺国健告诉记者,2011年,公司有超过80%的燃油成本被对冲,2012年迄今为止的数字是77%,从而使公司有效地应对了燃油价格的波动。





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昨天在沪举行签约揭牌仪式。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会见了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一行。 李强对中国建设银行长期以来积极支持参与上海城市发展建设表示感谢。他说,当前,我们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实施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围绕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中国......

[查看详细]
    后台管理    |     联系我们    | 公安部备案号:31011502016759 沪ICP备2002180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