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洋山四期全自动码头的西侧,停靠着一辆标有“中国海关”字样的白色卡车,这辆海关监管车伸出展臂,就能架起一个检测门。无人驾驶的自动导航集卡从检测门下穿过,就好像做了一个全身CT,集装箱里到底装了什么,一目了然,整个查验过程,耗时不足15秒。
“车不用停,在这里扫完后,车直接就开入堆场。海关智能监管模式配套智能码头启用,使货物停留港区的时间进一步缩短。”上海洋山海关物流监控四科科长徐波所说的,正是海关契合洋山深水港四期全自动码头,建立的“智能监管模式”。
依照以前传统的码头作业模式,收到海关查验指令的企业,需要先去港务部门排查验计划,再吊箱至查验场地,中间涉及不少环节,需要耗费很多时间。现在启用全自动码头并采用智能监管模式后,前期环节缩短为一个卸船环节,完成卸船的货物由自动导航集卡按照预定路线,直接运抵查验场地。
为了全力支持洋山深水港四期建设,与码头“自动化”、“全封闭”特征深度契合,洋山海关积极建立“验放自动化、监控远程化、通关零等待、物流零干扰”的智能监管模式,在支持无人自动码头高效运作的同时,最大幅度提升通关速度。除了现场查验,智能监管还体现在大数据系统中。海关将查验模块嵌入码头的运营管理系统,一个集装箱还没到岸,海关就已掌握其物流信息,并提前进行风险判别,通过减少对低风险商品的干预,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未来,上海还将对标国际最高标准,设立自由贸易港,洋山四期有望纳入其中。
全球最大的单体全自动码头——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自动化码头已于12月10日正式开港。码头共有7个集装箱泊位,集装箱码头岸线总长2350米,陆域总面积约223万平方米,设计年通过能力初期为400万标准箱,远期为630万标准箱。自动化码头的建成,为巩固上海港港口货物吞吐能力世界第一的地位提供了全新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