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新春一过,上海检验检疫局就印发了《关于落实小型微型企业免征一般原产地证书费、一般原产地证工本费的通知》(下称“通知”),并在上海各签证机构全面实施。
这份通知,紧密地结合上海地区实际,积极地响应了去年年底,财政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关于免征小型微型企业部分行政事业性收费的通知》中,关于自2012年起至2014年底,质检部门对小型微型企业免征一般原产地证书费和工本费的相关规定。
检验检疫人把这项工作唤作“春风行动”,春风送暖暖人心。
小微企业“成长的烦恼”
小型微型企业,是国家经济中的基本细胞,在稳增长、促就业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然而,在同样的国内外经济贸易大环境中,面对着同样的风雨洗礼,小型微型企业或许比其他已成规模的企业,因其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感受会更加强烈。
松江检验检疫局原产地证签证人员在调查中发现,松江地区小型微型企业出口订单遭遇外商压价、砍单的情况时有发生,融资困难和用工成本上升也造成了企业在现金流上的捉襟见肘。
生存已然不易,谈何发展?
一项优惠政策的颁布实施,如果对一般的企业来说是“锦上添花”,那么对小型微型企业,则是“雪中送炭”。
但是检验检疫部门的调查也表明,小型微型企业对新政策敏感性不强,对政策环境的变化关注不大。
今年2月,上海凯帅眼镜有限公司在网上向上海浦江检验检疫局递交了数份原产地签证申请。签证人员在审核中发现,这家公司的条件完全可以纳入政策享受范围。很快,公司就接到了浦江局签证人员的电话告知,建议他们申请小型微型企业资格认定。次日,企业递交了资格认定申请并获批。
尽管国家一再释放“力挺”的强烈信号,但“在上海,为数众多的小型微型企业,未必个个信息畅通,反应及时。”上海检验检疫局通关处工作人员说。
情牵企业 政策不是“镜中花”
为免政策成为“镜中花”,真正发挥政策的功能,面对着散落在城市各个角落的小型微型企业,上海检验检疫局意识到,除了在网站、媒体上“广而告之”以外,政府部门还需要更进一步的“俯身”下基层。
浦东检验检疫局签证部门对部分重点企业开展一对一的政策宣传,利用电话咨询、下厂调查等机会,为企业传经送宝;针对部分新注册的企业,签证人员主动送政策上门,给予现场指导;专门梳理出从业人员小于300人的签证企业,提醒企业及时办理资格认定。
闵行检验检疫局发挥签证窗口“点多、面广”的优势,借助签证系统梳理出可能符合条件的企业名单,通过集中组织宣贯会的形式,将减免费用的政策精神传达至企业。集中宣贯后短短一周时间内,就有11家企业到该局递交申请并通过了小型微型企业的资格认定。
奉贤检验检疫局成立了工作小组,专门印发从通知中提炼的《小型微型原产地备案企业资格认定申请指南》、以及《小型微型企业认定申请表》,由签证人员对企业进行一对一的宣传、答疑;对签证量比较大的企业,主动上门宣传。
松江检验检疫局缩短流程审批时限,做到资料齐全立即受理,2个工作日内完成初审、复核及企业信息变更工作,小微型企业在提交全部申请资料后的第3天便可免费办理一般原产地证,为企业大大节约了经营成本。
一季度,上海检验检疫局共完成168家小型微型企业认定工作。短短的一个多月时间,为已经完成认定的小型微型企业减免费用近3万元。
边“输血”边“造血”
去年以来,浦东检验检疫局在下企业走访中了解到,玩具出口企业产品频频面临被国外通报召回的情况,而企业人员素质、信息收集能力、设计能力、检测能力等都还无法跟上形势变化,自检自控能力也比较薄弱。
“换思路,想出路,找活路。”浦东检验检疫局研究决定,把事后的成品监管转换为更有效的提前介入,达到通过提高企业自身管理能力来增强产品竞争力的目标——主动参与企业出口产品的设计研发环节,以加强技术帮扶使企业提高自身的设计研发能力,并从源头上消除产品质量缺陷;通过与企业不断加强实时沟通,争取掌握贸易信息,根据不同国家的不同标准,提醒企业注意标明确切的输往国,避免贸易商几经转手后,出口产品导致不适应最终的销售国标准而造成通报召回。
为了提升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和直面国际市场的竞争力,从内控质量安全生产关键,健全质量管理体系,到介入生产流水线、实验室检测、成品管理等多方面,上海检验检疫人在帮扶的内容、形式上多加创新,为企业出谋划策,动足了脑筋。
勤耕耘,吐芳华。上海检验检疫人用他们的行动,谱写了又一曲“心有大局,情牵企业”的和谐的主旋律,为处于出口浪潮“寒流”中的小型微型企业带去了勃发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