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高桥局在入境集装箱卫生检疫工作中监管到位、措施有效,充分体现了对入境集装箱卫生检疫工作的高度重视和较强的风险意识。经研究,决定对该局的突出工作成绩予以通报表扬。”
2012年以来,外高桥检验检疫局多次在入境集装箱卫生检疫查验过程中发现重大疫情信息,包括连续从越南入境集装箱中截获活蚊;连续从印度入境装载棉花的集装箱中截获死鼠、活鼠及其体外寄生虫等。这些重要的疫情信息引起上海检验检疫局和国家质检总局的高度重视。5月,总局卫生司发布《关于对从印度入境装载棉花的集装箱加强检验检疫的警示通报》,要求从全国范围内对印度进境的棉花加强检疫查验。为此,该局获得了上海检验检疫局的通报表扬。
消息传来,外高桥局一线检验检疫人员既感到欢喜雀跃,为的是辛勤工作得到了回报;同时又感到责任重大,因为守卫国门永不停息。
火眼金睛,下手准
一直以来,外高桥局重视人才,每年进行各类检验检疫业务培训和岗位练兵,全局范围内通报总局发布的《警示通报》以及上报的各类重大事项,以此培养职工的风险意识和疫情意识。经过较长时间的磨练,外高桥局一线检验检疫人员都练就了一副火眼金睛。
几粒鼠粪,一点咬痕——都是重要的鼠迹;安放鼠笼,关闭箱门,熏蒸处理——处置措施迅速有效。2012年至今,外高桥局连续10次在印度进口棉花集装箱中截获啮齿动物,共查获鼠类12只,包括2只活鼠及体外携带的鼠疫媒介蚤种印鼠客蚤。经鉴定检测,种类有黄胸鼠、长尾仓鼠、屋顶鼠和褐家鼠,其中长尾仓鼠为上海无分布种。
科学分析,早设防
截获疫情之后,外高桥局立即通报相关信息,要求所有相关业务科予以关注,加强类似货物的检验检疫,由此形成“由点到面”的“防护网”。与此同时,检验检疫人员迅速开展疫情分析:一是加强数据分析,经统计,2012年在印度进口棉花集装箱中截获的鼠类批次已超过上年全年截获批次。二是调查截获疫情的棉花货物产地,由此发现部分棉花的产地曾发生过鼠疫疫情。三是探讨疫情形成的原因,推测疫情是由于印度恶化的生态坏境和宗教因素,以及在棉花的储存和运输环节中疏于管理导致。在上述科学分析的基础上,该局形成专报,向上级报告相关情况,提出处置建议。
这样的模式并非个案,实际已是外高桥局处置类似情况的常态化模式。2010年,总局动植司根据该局连续从澳大利亚入境装载燕麦干草集装箱中截获大量死鼠的情况,发布《关于加强对进口澳大利亚燕麦饲草检验检疫的警示通报》,便是这一模式效果的显现。
措施有力,勤探索
针对连续截获鼠类的态势,外高桥局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采取了多项举措加以应对,一是加强棉花检疫的分类管理和动态管理,对携带疫情严重的印度棉花重点关注,加大抽查比例和掏箱比例;二是对截获疫情的货物及集装箱进行严格的熏蒸处理,规范操作,避免可能造成的疫情扩散。
在采取妥善处理的基础上,外高桥局未雨绸缪,积极探索常态化的处置机制,一方面做好疫情的上报工作,严格执行管理部门的安排指示;另一方面加强与境外企业的疫情信息沟通,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使供货企业能从源头上重视仓储管理。
成绩只是过去,外高桥局将以“十二字方针”为宗旨,继续做好入境集装箱卫生检疫工作,运用风险分析和动态管理的手段,行使蓝盾卫士职责,把好质量关,守好祖国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