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俞正声亲临位于上海长宁区的贸易便利化“一站式”服务中心检验检疫工作点视察工作,对上海检验检疫部门勇于创新、服务发展的做法予以高度肯定。
长宁“一站式”工作点是上海浦江检验检疫局推进贸易便利化、助推上海中心城区产业转型发展推出的又一重要举措。在听取了上海检验检疫局党组成员、浦江检验检疫局局长谢秋慧所作的工作汇报后,俞正声指出,上海检验检疫部门立足本职、主动作为,紧跟上海新一轮发展脚步,创新思路有想法、改革创新有举措、服务发展见成效,值得表扬和充分肯定。俞正声希望,上海检验检疫部门进一步坚持服务“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不动摇,为上海“四个中心”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一朝近水花先放
近年来,上海浦江检验检疫局积极践行“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的十二字方针,充分弘扬“崇检尽责、服务至上”的上海检验检疫精神,推出了一系列既顺应出口经济转型大势、又符合企业发展实际需求的举措,深受广大企业和地方政府欢迎。
为加快外贸转型步伐,提升企业竞争力,去年春天,上海浦江检验检疫局和上海“大虹桥”服装服饰出口创新基地签署合作备忘录,打出了提升产品质量、破解出口壁垒的一系列“组合拳”——
一是主动搭台,为100多家企业提供多次集中培训,普及出入境检验检疫政策和知识;二是充分发挥熟悉外贸规则的技术优势,与企业共同探讨应对国外技术壁垒的方案;三是出台个性化的精细服务举措,提高企业产品质量安全的管理水平;四是帮助企业构筑检测平台,基地内2家相关实验室获得第三方检验鉴定资格证书;五是促进企业提高分类管理类别,进一步优化检验检疫流程,加快通关速度。
“一揽子”惠企便民政策实施后,企业管理水平显著提升,产品质量稳步提升,海外竞争力不断上扬。上海纺织控股集团进出口额一年间从24亿美元翻番至50亿美元。
在“大虹桥”企业集群中,上海新联纺进出口有限公司就是获益的最好例证。上海检验检验局经过考察、评估、验收,授予该企业上海首家“信用管理企业”,对其出口产品从一般的验证监管发展为信用监管,变单一产品的查验向对企业整个质量管理体系和生产全过程的周期性审核和监督。被纳入信用监管范畴后,该企业出口产品的平均交货期缩短3天,这3天的时间不仅帮助企业节省一笔不菲的财务经营费用和仓储物流费用,更主要的是提升了企业核心竞争力。实施信用监管后,“新联纺”一年直接和间接节省成本高达400万元以上。
为此,去年秋天,上海市商务委受企业的强烈要求致信国家质检总局,对上海检验检疫局长期以来创新把关服务举措、鼓励民族品牌发展、协助提升产品质量、促进企业转型发展的一系列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作出重要批示,给予充分肯定。
百花齐放春满园
“大虹桥”合作模式的成功催生了更多类型的出口企业加入转型发展的新发展道路。
宝钢股份、第一铅笔、“新浦江”轻工产品出口创新基地、“大浦东”产业集群,通过缔结多种形式的合作协议,上海检验检疫局建立起全新的检企合作模式。在推出公共服务平台、提供政策咨询和技术援助的同时,全面实施以“企业分类+产品风险分级”为双核心的分类管理新模式,驱动企业纷纷争做“提质量、早转型、获大益”的选择题。
据不完全统计,3年来,上海地区累计有1,867家生产企业添置专项检测仪器设备,75家生产企业制订实验室能力认证推进计划。上海口岸出口工业产品合格率保持在99%以上,出口退货和被国外官方通报的案例数降幅超过40%。
企业的转型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促动了检验监管效能的提升。上海检验检疫人员由过去的末端产品检验为主逐渐前置到帮助指导企业制订合理的采购生产计划、提升工艺水平、完善质量控制等环节。最严密的监管措施、最精细的检验手段、最全面的管理要求被用在重点产品、重点企业、重点环节、重点区域,精干力量得以集中对风险较高的产品和诚信较低、条件较差的企业打“歼灭战”,检验监管效能由此显著提升。如今,该局年人均检验监管量从2009年的2,427批提高到4,353批,效率提高逾70%。
上海检验检疫局局长徐金记表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企业得益、政府受益,这是利益的“双赢”,更是智慧的“双赢”。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上海检验检疫人将把这块转型的“大蛋糕”做大,让更多的人分享发展的“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