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又一批优质大米从上海口岸运往巴布亚新几内亚。至此,今年1-5月,上海口岸共计向巴布亚新几内亚出口大米3万多吨,货值700万美元,开创了我国大米大规模进入大洋州市场的新篇章。无独有偶,今年3月,上海的崇明大米也历史性地向澳大利亚出口,成为上海外向型农业发展的新亮点。
今年的输巴大米主要采用集装箱散装,是一种新的装载方式,在上海乃至全国大米出口史上尚属首次。巴方植检官员为此专程来沪考察中国植检法规和措施。为确保大米的顺利出口,上海检验检疫局周密部署,针对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以下措施:
1.查验和熏蒸监管实施随到随检,分批查验等“拆零”作业,缩短装箱的流程,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2.针对国内出现的SARS疫情,对拆袋装箱的操作人员实行测体温、零报告制度等“特别”管理,避免大米在拆袋装箱过程中受到污染,确保大米顺利出口。
3.加强现场抽重,确保整箱不短斤缺两。
以上一系列的监管措施已经取得良好成效,据货主反映,先期运抵巴的大米已通过当地官方机构的严格查验,受到外商的好评。目前,我国大米还在源源不断运往巴布亚新几内亚,相信这次成功的开端将为我国大米进一步开拓大洋州市场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