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口岸大数据  /内容
口岸大数据
上海检验检疫局新政频出支持浦东开发开放(一)
发布日期:2013-04-07 11:07
  

        三月的上海,春潮劲涌,玉兰花俏。

  浦东,被誉为改革的试验田。3月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上海浦东考察工作时指出,上海可以探索在综合保税区的基础上,建立一个自由贸易区试验区,进一步扩大开放,推动完善开放型经济体制机制。

  而在出入境检验检疫工作领域,7年前,随着国家质检总局支持浦东综合配套改革的14条意见的出台,一颗改革的种子就已悄然播种下。7年来,在浦东这片开发开放的热土上,张江“药谷”进境生物医药材料改革瓜熟蒂落,服务总部经济发展措施有力,检验检疫改革创新示范区建设全面推进……上海检验检疫人改革发展的脚步从未停息。

  “时代在发展,口岸在变化”,上海检验检疫局局长、党组书记徐金记说,“依托体制机制创新,我们在日益增长的检验检疫工作量和人员相对不足的两难困境中寻得了最佳平衡点。改革,让我们与时俱进、永葆生机。”

  近身服务“药谷”

  4月1日,上海浦东检验检疫局整体搬迁至张江高科技园区,近身服务这座被誉为中国“药谷”、集聚了400多个科研机构、汇聚了诺华等跨国医药巨头的产业集群。

  而在更早的2009年,浦东局推出的“进境生物材料检验检疫创新模式”就已经惠及众多生物科技企业。

  为解决生物材料审批时间长与生物医药企业研发进程时间紧凑的矛盾,浦东局推出了这套为张江“药谷”量身定制的模式,包括缩短检疫审批时限、分类管理等,使审批时限从20个工作日缩短为7个工作日,部分材料甚至缩短为3个工作日,为企业争分夺秒的研发进程加上了“提速器”。这一“缩”,引来的是诺华等制药巨头增资十亿美元的“金蛋”。

  “这对我们大多造价昂贵、需要低温保存的进境生物材料而言十分可贵,带来的是真金白银的实惠。”首批参与试点的一家跨国生物医药企业负责人说。

  目前,已有10家企业率先成为进境生物材料研发示范企业,其余试点企业的考核换证工作也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之中。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上海检验检疫部门准备将这套模式由张江扩大到整个浦东,进而扩展至全上海。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实现从“一枝独秀”到“遍地开花”的转变。

  吹着改革的春风,随着检疫新政和试点的扩大,越来越多的产业和企业将受惠。


 





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昨天在沪举行签约揭牌仪式。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会见了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一行。 李强对中国建设银行长期以来积极支持参与上海城市发展建设表示感谢。他说,当前,我们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实施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围绕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中国......

[查看详细]
    后台管理    |     联系我们    | 公安部备案号:31011502016759 沪ICP备2002180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