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8.6、39.8、40.2……气温还在不断攀升,7月的申城酷暑难当,气温一度冲至40.6,刷新了上海有气象记录以来140年的高温纪录。炽热的阳光,炙烤着城市的每一个角落,而此时恰恰是进出口贸易和长江航运的高峰期。面对剧增的业务量,浦东检验检疫人满怀为国把关、服务口岸的热情,履行24小时无假日服务的承诺,确保进境船舶顺利进港卸货、出口货物按时通关。
甲板上“洗桑拿”
“登轮”二字在浦东局检验人员的眼里,就是神圣的使命,他们常常头顶焦阳、脚踏滚烫的甲板,穿行于蒸笼般的船舱和甲板之间。背负着沉重的取样设备和样品,却仍然小心翼翼地拿着取样工具,一丝不苟地进行取样,汗水早已浸透了工作服,毒辣的太阳晒得睁不开双眼,而工作却依然不折不扣地完成。
易燃易爆的纪实人。着厚重的防护用具,在危险品中游刃有余。面罩,取制样液化天然气、易腐蚀的苯酚、低温的丙烯,这些检验人员们日常工作的“危险”伙伴在高温下显得愈加嚣张。矿产品取样现场矿粉肆虐,即使带着防护面罩,完成取样后,人的面颊上、鼻腔内、耳朵口还是布满一层厚厚的矿粉;油品监管过程中,黏黑发臭的燃料油不断飞溅,为了控制危险化学品风险,检验人员们不得不与其亲密接触。最困难的还属丙烯、液化天然气等低温液体的取样工作,在甲板温度四五十度的高温下,触碰冷冻冰凉的液化钢瓶,他们的手凉得有些瑟瑟发抖,汗水在瞬间化成了冰水,在同一个时空条件下,正深刻地诠释着“冰火两重天”的感受。而在厚重的防护服下,为了完成肩负的重任,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和危险,与“狼”共舞。虽然骄阳如火,但他们心中宁静,沉淀着稳重、安全的特质,在热辣夏日构建一道独特的风景。
风浪里闯天地
从颠簸的风浪中观测船舶水尺,再测量船舶压舱水、淡水等一系列数据,最后汇总数据计算出整船货物的重量,这些看似简单的数字背后却有着一段段不平凡的故事。
7月的一个深夜,白天的酷暑还未消散,上海港迎来了一条装载数万吨、货值过亿的铜精矿货轮。由于船舶结构特殊,压载水舱测量管位于船舶中心的密闭区域。要测量压载水的工作就必须翻过三道三米高的梯墙,当浦东局鉴定科的蒋晓天同志背负数十斤的氧气瓶,匍匐通过空气滞留的黑暗地带,攀爬108米的梯道完成工作时,几乎虚脱。取下氧气面罩后,他才感觉从黑暗沉闷的“地狱”出来,外面的空气是如此清新自在。
放弃休假,放弃与家人团聚的机会,放弃照顾爱人生病的时间,都贡献给了这份职责,检验人员大爱无声。不论寒冬酷暑,不论风高浪急,他们如同那位刀刃加身却痴迷解题的阿基米德,费尽心血求解出公正无误的鉴定 结果,在常人看来有些不可思议的举动,恐怕只有《管锥集》中写到的“荆人遗弓”可以解释他们的心声。大公无私始终是他们对工作的一致态度,这一个个数字承载着国泰民安的幸福,促使他们无怨无悔融入这个时代,在家人的支持下坚守着忘我奉献的灵魂。
钢管中窥决心
目前,我国对海外油田的依赖度已超50%,而夏季更是石油天然气开采高峰期,如此大的需求带来的是设备源源不断向外输送,钻探石油及天然气套管及导管、UOE钢铁管线管、石油钻具、输送管道……,这些产品广泛应用于我国各海外油气田的石油勘探、开采和输送,直接关系到油田的开发效率及能源安全。
今年,上海宝世威石油钢管制造有限公司承接了坦桑尼亚天然气制造工厂和运输管线钢管的制造任务,该项目是我国在坦桑尼亚的重大能源合作项目,投资额大、、质量要求严、交货周期紧、国际影响大。项目就是命令,为了确保出口钢管的质量,浦东局积极走访企业,烈日炎炎,企业的堆场、生产车间40、50度,也难以阻挡浦东局检验人员的步伐。在金花四溅、机器轰鸣的车间,或是仔细查验钢卷原料入库记录,抑或是在高大的焊机旁监看源源不断的卷钢成管,处处都是他们忙碌的身影。
7月以来,浦东局共检验监管用于我国各海外油气田的钢管产品超5万吨,对出口钢管严格按照技术要求实施检验,确保了出口钢管的质量,也为出口钢管的检验通关提供了便利,长长的油气管道连接着能源的命脉,更凝结着每一个检验人员的汗水与心血。
高温考验的是执法的严谨程度和身体承受度,却无法阻挡检验检疫人一心服务、守护国门的决心。对工作的热情与执着早已超越酷暑的炙烤,365天如一日,“5+2”值班、24小时预约加班,国徽和天平时刻提醒着他们,身为“国之蓝盾”的信念和责任,必须尽职尽责地完成任务,保障上海成品油和动植物油的稳定供应,保证港口的畅通和繁荣,这就是直面骄阳坚守国门的承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