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口岸大数据  /内容
口岸大数据
就近报检 就近放行 就近签证
发布日期:2013-11-11 14:22
  

  

 

  上海局实施“通报通放”首月成效显著

   截至10月25日,上海局自全面实施“通报通放”一个月以来成效显著,各分支机构共计受理“通报通放”入境货物35265批次,较9月增长17.1%。

   9月26日起,上海局全面实施入境货物“通报通放”工作模式,所辖全部16个分支局、办事处均可受理机场口岸、洋山口岸、外高桥口岸和吴淞口岸入境货物的申报/报检、放行、签证业务。共受理应施检货物25974批次,环比增长7.41%;受理非应施检货物9291批次,环比增长56.63%。其中,浦江局855批次、航交所办事处30427批次、浦东局3503批次,分别比上月增长498%、13.26%和12.71%。吴淞局作为入境口岸机构加入通报通放模式,实现了上海局辖区内三大海港口岸和两大空港口岸通报通放的全覆盖,通报通放货物范围也首次涵盖了海运集装箱货物、散杂货、分拨货及空运普货。

   据悉,上海局近年来以“通报通放”、“快检快放”、“即查即放”等“三轮驱动”为着力点大力推进查验模式改革,简化查验流程,“通报通放”真正实现了“就近申报、就近放行、就近取证”,同时不再对企业范围和特定业务以外的货物范围设限,得到了企业的积极响应与好评。

   上海局“通报通放”试点工作于一年前在航交所办开展,通过增加自助申报平台、增设报检窗口、开办业务培训、积极向企业宣传等举措,确保了该项工作顺利开展,一年来共受理入境申报20余万批次,业务量达到去年同期的2.5倍。效率上去了,企业花费却下来了——经测算,“通报通放”为企业每单节约了通关成本约200元。为了更好地实现“自主选择、就近报检、就近放行、就近签证”的便利化目标,航交所办检务二科还耗时数月开发出一套24小时“入境货物自助申报系统”。企业不但可以就近申报,甚至足不出户坐在办公室里就能登陆系统,“通报通放”模式如虎添翼。

  

 

  

 




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昨天在沪举行签约揭牌仪式。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会见了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一行。 李强对中国建设银行长期以来积极支持参与上海城市发展建设表示感谢。他说,当前,我们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实施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围绕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中国......

[查看详细]
    后台管理    |     联系我们    | 公安部备案号:31011502016759 沪ICP备2002180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