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是石蜡的资源大国和生产大国,石蜡出口量约占世界石蜡贸易总量的70%。然而,2010年以来,我国石蜡市场却遭遇出口“寒冬”。在原材料价格上涨、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欧美经济复苏缓慢的多重影响下,出口量大幅萎缩,国内市场举步维艰。作为上海地区主要生产和出口石蜡的企业,中石化上海高桥分公司(以下简称高桥石化)面临严峻考验。为了帮助高桥石化度过“寒冬”,上海浦东检验检疫局创新服务理念,为石蜡出口保驾护航,点亮了企业的发展之路。
绝境又逢生
“这几年,我国石蜡出口市场始终处于低迷状态,石蜡出口一度陷入困境,严重影响企业的发展。”高桥石化负责人回忆起那段艰难岁月感慨万千。然而,就在2013年,企业的石蜡出口达到了近年来的峰值,全年出口石蜡409批次、重9.23万吨、货值11464.06万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01.48%、71.89%和57.00%。
石蜡是以含蜡原油馏分为原料,经脱蜡、脱油工艺,再精制后制得的石油产品,可供出口的主要是其中的优质品种半精炼石蜡和全精炼石蜡。据了解,我国石蜡出口量大,但是产品质量却不高,大多为初级产品,且存在不少问题,使我国在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想要在国际市场赢得口碑,必须在质量上过硬。对此,浦东局创新监管理念,从源头把关,对石蜡的品质监控重心,从成品检验转移到体系防控和过程监管,实行全方位监管把关。检验人员下厂检验做到“三考核”:考核企业技术部、生产部和实验室,严把生产过程关和检测分析关;考核原料管理,要求企业在整改考核过程中发现各类问题;考核一线工作人员对操作的理解能力,指导企业健全各项质量管理制度,帮助企业质检人员把握产品质量的关键控制点,采取检企合作互动机制,辅以政策法规的宣传培训,提升生产工艺与技术,保障出口质量,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理念常更新
目前,石蜡在国际市场仍是紧缺商品,除中国、德国外,全世界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都短缺,这给我国出口石蜡带来了有利条件,加上东南亚等新兴市场的兴起,如何提升通关速率、实现高品质石蜡良性出口成为关键。
出口石蜡呈现牌号杂、批次多的特点。若按过去以报检批为准的管理思路,严重影响出口通关效率。作为出口分类管理中的一类企业,高桥石化质量诚信、管理规范,自检自控情况较好。鉴于此,浦东局结合“快检快放”政策,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目前出口的有散装液蜡和件装块蜡两种,对风险较高的散装出口液蜡,实行批批检验,确保质量安全;对一般风险的块状石蜡,在实地调研企业生产管理的前提下,探索以生产批替代报检批实行检验的管理模式:一次检验,分批核销。
创新服务举措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成效。大部分出口石蜡在申报材料审核无误的情况下,能做到当天报检、当天放行。而在企业提供合格检测报告的基础上,浦东局实现了“随报随放”、“检验检疫零等待”。
服务不止步
高桥石化一直是中国石化系统的骨干生产企业,也是上海市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按照中国石化的发展规划,高桥石化被定位为千万吨级炼油加工基地、润滑油基础油生产基地、石蜡生产基地、清洁石化产品的生产基地。
面对种类如此繁多的出口产品,浦东局的服务没有止于石蜡一种产品,而是将目前的“一个企业对应一种政策”细化到“一种产品对应一种服务”。
浦东局积极优化检验检疫流程,坚持政策的原则性和灵活性并重,转变服务思路,检验监管逐渐由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在快检快放的政策支持下,大力扶持高桥石化汽油、煤油和航空煤油等成品油出口,为国家能源基地保驾护航。
高桥石化遭遇的“寒冬”,在浦东局的帮扶支持下,逐渐复苏回暖。“建设世界一流能源化工公司”,在这一长远核心目标指引下,高桥石化重燃起希望的火焰,焕发出别样的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