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31日,上海检验检疫局食品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组织专家,对从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特研究所招收的首名博士后蔡一村同志进行中期考核。在听取汇报、经过答辩和质询之后,认为选题方向具有较强的前瞻性,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建议对其中期研究工作给予“优秀”考评等级。2010年9月,博士后工作站经人社部批准设立。在上海局党组的高度重视和直接关心下,食品中心领导班子高度重视这项工作,管理先行,建章立制,参照有关兄弟单位、大学和中科院的成功经验,配合局人事处制定了《上海检验检疫局博士后管理办法》。食品中心按照人社部的管理要求,与中国科学院上海分院博士后流动站签订合作培养协议,提高工作站的管理水平和博士后的培养水平。
食品中心主任何宇平同志提出:利用博士后工作站这个平台,把工作站建成食品中心的一个人才培养基地和孵化器,把优秀的博士人才“选进来,育上去,从而提高食品中心的技术实力和竞争力。2013年10月,蔡一村同志进站以后,食品中心和所在的实验室为其博士后研究课题提供了良好的研究条件和工作环境,并为其解决住房补贴问题。中心领导亲自制订培养方案,选定指导教师,与其签订了培养协议,明确了双方的责任和义务,提出了切实可行的考核指标。
在指导教师的认真指导下,该同志利用其扎实的专业知识,结合检验检疫工作中动物源性成分检测缺乏定量检测方法的实际状况,在国际上首次使用数字PCR技术建立了肉类制品中动物成分的准确定量检测方法,取得了良好的研究成果。在国际期刊《BioMed Research International》(影响因子为2.71)上发表SCI论文1篇,撰写研究报告2篇。在努力完成课题研究的同时,还经常加班加点协助所在实验室完成了部分日常检测工作,表现出较优秀的科研能力和思想素质。上海局领导表示,将不断总结一年来博士后培养工作的经验,为进一步提升工作站的管理水平和博士后的培养水平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