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从圣诞节到正月十五,都是香港市场活中猪的销售旺季。上海供港的中猪,皮薄肉嫩,油脂含量适中,烧烤冷却后仍能保持外脆里嫩,特别适合港人烧烤习惯,上海方面採取多项举措,保证供港猪的品质,让港人食得放心。自1961年进入香港市场至今,50多年上海供港猪的输送线从未间断。\文图:大公报记者 夏微
2014年1月至9月,供港活猪的批次、数量与2013年相比,呈增长态势,同比分别增加10.2%和16.544%,达到56批次13497头。供港猪发运强调的就是时效,没有固定的发运时间,因而节假日、工作日加班是经常的事情。不仅如此,为了配合港人传统,并保证供应,工作人员每年都要在大年初一的清晨去上海郊区进行现场监装。
大年初二及时抵港
上海浦江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检处肖云民在接手供港猪工作前,曾从事食品方面的工作。在刚接手工作时,还只是科员的他经常要跑现场。“他们要发运前会通知我,我提前两天就去猪场採样,採样回来立即送实验室检测,只有检测结果合格了,他们才能发运。”上海的猪场都比较小、比较远,而每批货的需求量较大,因为每批货至少要跑两个猪场,多的要跑四五个猪场,“一般要採两天,而且採到的样要中午送回实验室,这样才能保证结果晚上出来,第二天正常发运。”
不仅如此,肖云民告诉记者,香港人还有个特别的传统,即发运的供港猪逢年过节是绝不能在正日子抵达的,“他们叫‘白板’,认为对生意不吉利。”所以每年春节期间大致会发一至两次货,其中一次一定是在大年初二送达香港。“大年三十前他们都休息了,大年初一怕不吉利是不收货的,但又要保证供应,所以每年大年初一一早我就回去现场监装,发运的供港猪在大年初二就能及时抵达香港。”肖云民坦言,虽然在最苦最累的时候抱怨过,但仍是在同事的支持下坚持下来了,“只有自己亲眼看到了才能放心。”
港岛对于食品的准入门槛向来严苛,从2001年起对内地供应的所有活的食用动物都严格规定药物残留(以下简称“药残”)。检验检疫系统亦对饲料和供港猪场都实行严格监控。
“娇生惯养”从源头保质
肖云民从2007年接手负责供港猪,为确保供港猪百分百安全,他决定将广泛应用于食品企业的HACCP体系引入供港猪饲养管理。通过对供港活中猪从仔猪到深圳口岸暂养全过程的解析,肖云民发现,以往80%以上的问题是处在了猪饲料上,于是,为了严格控制药残,除了对猪进行尿检,上海供港猪开始了严把饲料关。2009年,该局将饲料监控正式列入风险监控计划,确保上海供港猪场在供港活中猪后期料中全部使用经该局考核认可的两家厂商生产的配合饲料。
虽然统一猪场用料、用药管理要求,饲料厂饲料生产管理要求,出口猪装载、运输管理要求,产品追溯管理要求等对保证供港猪质量起了作用,但却无形中加大地挤压了猪场及供应商们的利润空间。不过,一些猪场老闆曾向肖云民直言,虽然供港猪只是他们很小一部分生意,也赚不到什么钱,但他们仍会配合相关部门的规定,“这不仅保证了质量,也为品牌建立了良好的口碑。”
在各方的努力下,如今上海供港猪不仅在香港市民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就连在内地市场也已是一块金字招牌,“菜市场里,只要看到标註了供港猪字样的,都会比普通猪肉贵一些,但却极受欢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