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口岸大数据  /内容
口岸大数据
花儿为何这样红——国检部门助力外高桥保税区总部经济发展侧记
发布日期:2015-09-23 12:26
  

        随着上海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飞速发展,外高桥保税区也迎来了新一轮的“转型升级”。过去那些占地多、能耗高的传统制造业企业所占比例正逐渐萎缩,而占用资源少,经济产出高的“总部型企业”正越来越多地向外高桥集聚,在东海之滨形成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繁荣局面。

  转变思路迎挑战

  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成立以来,区内房租节节攀升,企业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产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有经济学家指出,“现在的大型企业不应仅仅是单纯的生产产品,而是要成为价值链的整合者。”在这过程当中,企业总部正在发挥着战略决策中心、投资中心、开发中心、财务中心、物流中心的职能。

  2012年起,外高桥保税区管理委员会开始酝酿在外高桥保税区培育一批有影响的地区总部型企业,并将这个计划命名为“亚太营运商”计划。这个计划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通过国检部门的监管模式创新,大幅度改善区域通关环境,实现更加畅通、便捷的物流吞吐。

  为此,国检部门迎来首要挑战就是转变思路,要把过去的产品检验为主转变为企业监管为主,通过诚信管理实现企业的分类管理。

  过去检验监管是跟着产品走,抽查比例是一样的,谁家的进口数量多,谁家被抽查的次数也更多。而像保税区这样500强企业聚集的地方,越是质量管理完善,产品质量稳定的总部型企业,由于进口量大,每年花在查验上的精力也就越多。相反,中小型企业反而由于进口量小,反而常常处在监管边缘。通过思路的转变,国检部门对总部型企业首先是实施了报检环节的“绿色通道”,其次是查验比例的动态调整,不仅大幅度降低了亚太营运商企业的通关负担,更实现了检验力量的优化布局,把有限的行政资源投放到风险相对更高的地方。

  在2015年3月,自贸区亚太营运商计划签约仪式上,外高桥保税区办事处杨锡佺主任表示,对以亚太营运商为代表的总部型企业定制的便利化措施“体现了诚信企业得便利的原则”。就是要通过思路的转变,实现“诚信企业得便利,失信企业受惩戒”的氛围。

  思路一变天地宽,目前在外高桥保税区,已经云集了一百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其中地方政府认定的跨国公司营运中心有65家。这些占保税区的总数还不到1%企业,年销售总额及利润分别能够占到保税区贸易总量的30%和31%,是真正的集约化、高效益的总部型企业。

  转变作风送服务

  如果说思路的转变给外高桥总部经济插上了腾飞之翼,那么国检部门的作风转变则更是让总部企业暖在心头。

  2014年9月,李克强总理考察了位于外高桥保税区的美药典标准研发技术服务(上海)有限公司,并在美药典公司现场召开了自贸试验区企业座谈会。而在不到一年前,美药典公司的会议现场还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为了公司能够在2014年初按时投入运营,2013年8月,国检人员就是在简陋的工棚当中完成了美药典公司的第一批进口实验仪器的检验。而且,由于美药典公司的实验设备批次多,在前后两三个月时间里先后进口了200多台设备,为此国检部门安排专人对接美药典,实现了设备“随到随检随放”。回想起这些细节,美药典公司营运总监张女士总是要说“检验检疫官员的严谨的工作态度和热忱的服务令人印象深刻”。

  作风的转变还体现在国检部门越来越主动地参与到企业经营当中。上海局相继推出23项检验检疫政策创新,并提出了“十检十放”新模式。为了让更多的企业了解新政,用足用好便利化措施,国检部门利用上门介绍,集中座谈等多种形式予以推介。2015年6月,全球著名的精细化学品制造商美国亨斯迈集团在外高桥的亚太物流分拨中心,在国检部门的指导下开始采用“预检验”模式,当月即完成进出货物一千五百批次左右,总量近6000立方,节约大量时间、金钱。

  2015年7月,上海国检局外高桥保税区办事处与自贸试验区42家亚太营运商计划企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自贸区管委会副主任王辛翎、上海局副局长包生良出席了签约仪式。在合作内容中,国检部门为自己列出了九大“义务条款”,涵盖简政放权,深化改革,模式创新三大方面。签约企业代表纷纷表示,这份协议“名义上是合作,实质上检验检疫部门实实在在地为我们企业送服务,送政策”。

  转变方式促发展

  作风的转变带来的是检验检疫模式的创新,创新意味着生产力,意味着受惠企业真金白银的利润,在进口食品中采用“空检海放”新模式就是一例。“空检海放”模式是指在一批海运进口食品到港前,先行空运同批食品实施检验,以缩短海运食品通关时间的检验检疫模式,较传统模式能够缩短三到四周的通关时间。

  2015年7月,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上海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主任沈晓明在一份题为《“空检海放”创新模式在外高桥保税区落地》的情况专报上热情批示。批示中说“向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表示感谢。我们需要更多像这样的贸易便利化举措,才能确保‘开放度最高’”。参与首批试点的雅培公司更是备受鼓舞,该公司中国总部陈女士对此大为感慨:由于新模式的应用,使得公司有机会向中国投放更多保质期更短的产品,以丰富中国市场的产品线。

  安靠封装测试(上海)有限公司是另一家受惠于国检扶持总部经济举措的大型企业。这家全球知名的半导体封装和测试外包服务业供应商年进出口额一直稳居全国200强,更是上海市外资进出口前10。为了促进针对生产企业进口的法检原材料产品推出了“快检快放”的检验监管新措施。2014年安靠在快检快放政策下进口货物547批,总货值达1.8亿美元。安靠集团未来将继续加大在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的投资,扩大一倍的集成电路封装测试产能。“我们是下定决心准备作‘钉子户’,在自贸区扎根的。”安靠(上海)历史上首位中国籍总裁周晓阳这样说道。

  正是由于国检部门通过模式创新,大幅度地提高了贸易便利水平,使得外高桥保税区企业在通关效率,企业盈利能力方面获得了更大的优势。据地方政府统计,目前,上海自贸区累计投资企业约有2万多家,这些企业在自贸区内进口通关速度比区外快41.3%,出口速度快36%。

  国检制度创新的优势正不断凸显,为区域经济迸发的活力释放着无尽活力。这也许就是花儿为何别样红的原因。





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昨天在沪举行签约揭牌仪式。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会见了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一行。 李强对中国建设银行长期以来积极支持参与上海城市发展建设表示感谢。他说,当前,我们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实施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围绕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中国......

[查看详细]
    后台管理    |     联系我们    | 公安部备案号:31011502016759 沪ICP备2002180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