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上午,上海浦东天高云淡,秋风飒飒。记者赴上海采访调研之际,走进位于浦东新区民生路1208号的上海检验检疫局,对该局局长、党组书记俞太尉进行了专访。
谈及上海自贸区发展,谈及检验检疫业务改革,谈及干部队伍建设,俞太尉娓娓道来,言谈中凝结着对改革与发展的思考,语气中透出对检验检疫事业的挚爱,让记者感受到上海检验检疫人迎难而上、奋勇当先的状态与作为。
一
大上海风云际会,上海国检使命光荣。
有这样一组数字,俞太尉如数家珍:上海港货物吞吐量5.39亿吨,连续9年居世界第一;集装箱吞吐量3528.6万标箱,连续5年保持世界第一;空港出入境旅客3.3千万人次,连续16年位居中国大陆第一。浦东国际机场货邮吞吐量361万吨,连续7年排名全球机场单场第三;进出境国际快件申报946.78万批,居国内各口岸之首……
上海局党组的思路是清晰的。俞太尉说:“我们的职责定位,就是始终坚持‘三种思维’,在国门线上保安全,在新常态下促发展,在谋改革中推转型,努力为上海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新贡献。”
这“三种思维”,按照俞太尉的说法,就是保障国门安全的底线思维,服务稳定增长的发展思维,推动职能转变的改革思维。
坚持“三种思维”很有成效。记者获悉,在保障国门安全方面,他们上半年共检验检疫进出口货物84万批、货值760亿美元,均位列全国系统第一。其中,检出疫情73657批814种,检出不合格产品3.5万批,保障了上海的生态安全和消费品安全。在服务稳定增长方面,他们竭尽全力发挥职能作用,聚焦“三重两新一大”,助推重点区域发展、支持重要产业升级、推动重大项目建设,适应贸易新业态、探索监管新模式,帮助大型国有企业,全力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把好关、服好务。在推动职能转变方面,他们积极推进审批项目减量化、审批流程扁平化、审批办理智能化,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通过一系列举措,实现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统一,把该“放”的彻底放开,该“减”的彻底减掉,该“清”的彻底清除。
上海检验检疫工作引人瞩目。今年1月16日,全国质检系统自贸区创新制度复制推广会在上海务实召开,俞太尉以《坚持正确导向 做好四则运算》为题作典型发言。他用1234数据回顾上海自贸试验区基本概况,提出坚持需求导向、认真做好加法,坚持问题导向、认真做好减法,坚持示范导向、认真做好乘法,坚持变革导向、认真做好除法的不懈探索,其逻辑关系、思维方式、大局观、方法论博得满堂喝彩。
从那次现场会至今,上海局又进行了8个多月的艰辛跋涉与探索。可以说,上海检验检疫人殚精竭虑,攻坚克难,把国检职责发挥到了最佳,努力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上海特点的国检改革发展之路。记者认为,这条路是务实的,也是宽广的。
二
在与俞太尉交流过程中,深感他思路清楚,逻辑性强,上海检验检疫工作充满昂扬锐气。比如说“三不原则”,就是他们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所提出的响亮口号:贯彻国务院要求不打折,执行总局规定不加码,比照兄弟局做法不逊色。
喊着这个口号,秉承这个承诺,他们重新修订《上海跨境电商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备案时限由7个至15个工作日缩短为2个至3个工作日,备案企业大增,备案商品大增,直邮模式和保税模式进口大增,迅速打出了影响。新政实施后首月,新增备案企业61家,环比增长205%;新增备案商品35207种,环比增长21.27%;直邮进口批次环比增长20.59%,保税进口批次环比增长25.22%。7月28日,上海市公布《促进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要“完善检验检疫监管政策措施”。
根据上海实际,上海局确定了“聚焦三重两新一大”工作目标,“三重”,即重要地区、重要产业、重大项目;“两新”,即贸易新业态、监管新模式;“一大”,即大型企业。他们密集推出300多项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上海自贸区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面对检验检疫改革、生存、发展的挑战,面对“把得严”与“放得快”、恪尽职守与迎合需求的矛盾,面对企业的呼吁和舆论的压力,上海局以对国家负责、对企业负责、对事业负责的使命感,本着“安全有保障、职能不弱化”的原则,积极探索检验检疫监管新模式,通过简化事前行政许可、加快事中查验放行和强化事后监督管理的三管齐下,推出了“十检十放”监管模式,即“先检后放、通检通放、即检即放、少检多放、快检快放、空检海放、外检内放、他检我放、边检边放、不检就放”。
从最严格的先检后放,到最宽松的不检就放,监管力度从严到松,放行速度由慢到快,信用等级由劣到优,风险程度由大到小,全方位、多层次、分梯度的监管模式,既保障了国门安全,也极大地推动了贸易便利化,做到了有理、有据、有节、有效。
俞太尉举例说,在进口婴幼儿配方奶粉检验检疫中开展“空检海放”,货物到岸到销售的时间,从55天缩短到11天,检验检疫流程节省了80%。“他检我放”采信第三方,光进口汽车半年来就为企业节省2000万元的成本。
《道德经》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孙子·势篇》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故善出奇者,无穷如天地,不竭如江河。上海局的改革思路,正思维,用奇兵,打破了常规,达到了出奇制胜。
三
我们这个时代,是国际风云激荡、改革风起云涌的时代,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疾呼深化改革的国家,我们的行业是一个亟待锐意改革的行业。作为上海,作为上海国检,肩负“排头兵”“先行者”之名号,锐意进取,奋力改革,应当是基因、是责任、是形势所逼、是事业所催。
但是,改革绝非易事,需要胆量,需要魄力,需要顶住压力,需要付出牺牲。对于上海自贸区建设,习近平总书记鼓励说“大胆创、大胆试,自主改”。
俞太尉提出“胆量论”和“三点论”。他说,改革不仅要凭勇气,更要靠胆量。脑子要再活一点,胆子要再大一点,步子要再快一点。他大力倡导,要建立改革容错机制,把改革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一条标准,即便改革成效不理想,甚至是失败了,如果不是因为个人利益,也不予追究责任。
俞太尉用心思考,善抓规律。他说,改革时不我待,行动贵在神速。贸易便利化的关键在于“快”,快要体现在提前办、及时办、直接办和抓紧办。对上海局来说,总局的要求需要快点落实,企业的诉求需要快点解决,基层的需求需要快点批复。
今年以来,上海局聚焦“三重两新一大”,300多项措施全面发力,成效显著,得到上海市委、市政府的充分肯定,受到进出口企业的广泛好评,得到各区县政府的大力支持。半年来,上海市四套班子的主要负责人到自贸区窗口慰问一线人员,市长杨雄亲率十几个委办局的领导到上海局调研。上半年,仅浦江检验检疫局就赢得了3个区政府2000万元的支持。截至目前,各区县政府为上海局提供了12万平方米的办公、业务场所和超过12万平方米的实验室。
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高度重视自贸区建设,一直关心、关注着检验检疫工作。他专门听取俞太尉的汇报,在市委全会上肯定上海局的做法,认为上海局的做法比起其他单位有过之而无不及,必将对其他单位形成倒逼机制,从而避免短板效应。上海局的“十检十放”新模式被写进刚刚闭幕的市委全会工作报告,认为是促进贸易便利化的有效举措,这也是上海局工作首次被写进市委工作报告。
四
去年9月4日,俞太尉走马上任上海局局长、党组书记,至今恰好一年。
面前的俞太尉,谈吐儒雅,文质彬彬,标准的“文官”。然而,探寻他的思想,观察他的状态,了解他的作为,他又很“武”,透出一股英武果断、旗帜鲜明、敢做敢当的气概。
就职以来,他团结班子,带领队伍,在继承中发展,在开拓中奋进,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他与班子共同研究,将800多名科级干部的任免权限下放,将纵横交错并且需要企业逐个申请并要得到上海局批准的属地化业务进行了彻底改革;同时,将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纳入绩效化考核,增加绩效考核中服务政企的权重,以企业的投诉举报来扣分,以地方政府支持程度来加分,引导全系统增强服务意识、创新意识、政绩意识。他下令将50多种报刊、简报砍到5种,对上有《国检专报》,对下有《国检通报》,做到了删繁就简、信息直通。
干部任命的权限下放了,但要求不能松,标准不能降。他告诉记者,为了避免干部任命“一抓就死,一放就乱”,他要求人事部门做好三件事:确定职数,超指标无效;明确程序,不合程序无效;严肃纪律,违犯纪律无效。除此之外,上海局党组还严申:只要发现有拉选票的,不管得票多少,一律无效;替别人拉票的,也影响他本人的提拔和使用。
俞太尉说,去年以来,他们调整了50多名干部。“这些干部不需要来找我,我们知道他们应当到哪里去,知道他们该在哪里发挥作用。”
令人感慨的,还有一件小事:按照他的要求,上海局餐厅不备酒、不上酒、不饮酒。记者深知,此事虽“小”,但气魄要大,力度要大。
打开“百度搜索”,俞太尉的履历是透明的:北京农业大学的兽医学士,中国兽药监察所的兽医硕士,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曾受中组部委派赴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和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学习,曾担任过国家质检总局动植司司长、食品安全局局长,当过3年多的上海市松江区行政一把手。
记者呈俞太尉三本书《国门八万里》《国门时评》和《黄河向东》。他送记者一本资料汇编《立足上海 服务上海》,并在扉页上签下自己的名字,字迹颇具书法气韵。
“文官”气质、“武将”潜质的俞太尉,与精明强干的上海检验检疫人一道,干出了文武兼资、张弛有道的业绩。赴上海之前,记者查阅了许多关于上海局的资料,形象先声夺人,业绩可圈可点。
谈到下一步的打算,俞太尉成竹在胸。他说:今年底之前,要用好原浦东局报检大厅建成全天候的国检实时监控中心,打造电子全面监管屏;要建成群团工作中心,容文化、体育、艺术、青工妇团于一体;要建成规划展示中心,以实物、声光电等方式,展现上海国检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按照他的思考,下一步还要大搞跨学科培训,加强人员业务素质建设。他提出一个观点:检验检疫是技术执法,要处理好“专”与“博”的关系,既有“专科医生”,也要有“全科医生”,检测中心如同“三甲医院”解决疑难杂症,而一线则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解决常规的头疼感冒发烧,要依此整合力量,排兵布阵……
采访近两个小时,俞太尉不用稿子,不看本子,思路清晰,真切平实。上海局的同志介绍说,经过多年海外留学、国际交流、进出口食品贸易谈判、行政区最高行政领导的工作经验,太尉局长经过“大场面”,见过“大世面”,面对众多媒体,面对社会公众,能从容不迫,“有定力,有气场”。
俞太尉告诉记者,他当区长时,有一次要开一个卫生工作会议,面对一大片医务工作者,他讲了“不生病、治好病、没毛病”三条,提出预防疾病、提高医术、廉政从医的综合要求,因为抓住了关键而且生动有趣,赢得了大家的掌声。
韩正书记曾风趣地说:“太尉是我们的人!”话里透着亲切和信任。市长杨雄说:上海方面没有想到的,上海检验检疫人先想到了。他们在想事、在干事、在成事。从太尉身上,看到了干部交流大有必要。
俞太尉真诚地说:形势逼人,事业激励人,工作倒逼着你去思考、去学习、去探索,善于学习应当成为领导干部的基本功。
俞太尉1962年8月出生,属虎。他是宁静的、温和的、恬淡的,也是勇猛的、刚毅的、充满张力的。他团结带领上海检验检疫人,把事业干得风生水起,把工作干得虎虎生威。
虎虎生威。这是记者的感受,是上海局改革发展现状的写照,也是俞太尉生命状态的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