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口岸大数据  /内容
口岸大数据
“有过之而无不及” ——上海检验检疫局全面深化改革助力经济发展纪实
发布日期:2015-09-28 13:38
  

      今年116日至17日,全国质检工作会议与上海自贸试验区经验交流会合二为一,在上海召开。质检总局局长、党组书记支树平指出,这“既表明了我们坚决贯彻中央战略部署的鲜明态度,也表明了我们深化质检改革的坚定决心”。他要求,在质检事业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全系统各级领导干部和广大职工要进一步振奋精神,进一步团结协作,进一步真抓实干,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难,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今年以来,上海检验检疫局上下同心,团结协作,真抓实干,奋发有为,全面推进检验检疫改革与发展,得到了质检总局党组、上海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的认可。前不久,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在市委全会上充分肯定上海检验检疫局的做法,认为检验检疫工作比起其他单位“有过之而无不及”,上海局“十检十放”新模式被写进市委全会工作报告。

   

    9月申城,金风送爽,丹桂飘香。

  两年前的9月,中国(上海)自贸试验区诞生,东海100公里黄金海岸线串起的28.78平方公里土地,成为推进改革和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的“试验田”。上海,再一次站在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成为我国对接世界经济新格局的“探索者”和“领跑者”。

    对口岸进出口货物总额占全国三分之一的上海而言,改革开放,从来不是一己之事。每一次锐意前行,都担负着国家战略的重任。对于驻守在这里的上海检验检疫人来说,如同自身携带的“自贸区基因”一样,每当改革的关键时刻,总是挺身而出,自觉承担“排头兵”“先行者”的重任。

    2015年是质检系统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之年。肩负“改革开放先锋队”使命的上海检验检疫人,迎难而上,主动作为,以前所未有的决心和力度推进各项改革。91日,本报采访组走进上海检验检疫局,感受上海检验检疫人深化改革的智慧、应对挑战的勇气、助力发展的作为。

   

创新模式 服务自贸区先行先试

   去年94日,俞太尉走马上任上海局局长、党组书记。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成立自贸区检验检疫工作领导小组并亲任组长。在多个场合,他不停地强调,自贸区是重中之重,必须上下齐心抓好这项工作。他要求全局干部职工:要立足上海,胸怀全局;要务实细致,超前谋划。

   采访组认真研读了上海局今年以来有关报告和领导批示,相当一部分是关于加强和服务自贸区建设的。

    427日,陆家嘴金融片区、金桥开发片区、张江高科技片区三大片区正式纳入上海自贸区。上海自贸区从原来的28.78平方公里扩至120.72平方公里。对于检验检疫部门来说,这无疑是一个新的起点。当天,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一行深入浦东市民中心考察调研,在市民中心检验检疫窗口前,俞太尉向韩正介绍了上海局为扩区后的自贸区“量体裁衣”推出的11项改革措施,介绍了该局对四大自贸区所做的对比研究。韩正听后连连点头,高度肯定上海局为自贸区所做的工作,称赞上海检验检疫是“大胆闯、大胆试”,希望检验检疫部门继续深化改革,为自贸区拿出更多创新政策。同行的市领导也都对上海局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认为,上海局的创新工作走在了前面。市委常委、上海自贸区管理委员会主任、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沈晓明表示,上海局很多工作比较扎实、敢为人先。

    69日,杨雄调研上海局。当时,上海局在已向全国复制推广8项创新制度基础上,又进一步完善提炼了6项创新制度,提请质检总局作为第二批可复制推广创新经验。同时,对2015年自贸区建设明确了六大方面46项重点工作。杨雄认真倾听,不断翻动手中厚厚一摞关于质检总局与上海局支持自贸区发展发布的意见和公告材料,感慨道:“你们做了很多工作,下了很大功夫。”

    一次次肯定,一条条批示,对于上海检验检疫人来说,既是赞赏与激励,又是期许与鞭策。

    “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服务自贸区建设,上海检验检疫人如何“行”?往何处“至”?

对此,该局的回答是:站在新的起点上,围绕“加减乘除”,深化改革创新。坚持需求导向做好加法,以上海市政府、自贸区领导小组的要求和需求为导向,加大和国家层面的汇报沟通,争取更大的支持;坚持问题导向做好减法,针对改革创新中的共性与个性问题,有的放矢地进行解决,为企业排忧解难;坚持示范导向做好乘法,推出一批能够继续引领各自贸区的先行先试制度;坚持变革导向做好除法,缩小不利发展的分母,做大促进发展的分子,

 

力求改革红利得到最大释放。

   执行国务院的政策不打折,落实质检总局的要求不加码,与兄弟单位的做法相比不逊色——这是上海局明确的跨境电子商务监管“三不原则”。他们以“负面清单”为基础,出台《上海跨境电子商务检验检疫管理办法》,实现事前备案、事中抽查、事后监测的闭环管理,在给予跨境电子商务在发展中规范的灵活空间同时,筑牢了质量安全防线。

   “先检后放、通检通放、即检即放、少检多放、快检快放、空检海放、外检内放、他检我放、边检边放、不检就放”——这是上海局在全国率先实施“十检十放”的分类监管新模式。围绕一个“快”字,从最严格的“先检后放”到最宽松的“不检就放”,根据产地国家、企业、商品和交易属性四个维度考量,建立起信用等级从劣到优,监管力度从严到松,放行速度由慢到快的全方位、多层次、分梯度的监管模式。杨雄市长对此给予高度评价:“这种做法,可以适应各种产业各种企业的状况,检验检疫可以进行细分,对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企业采取不同的监管方式,这是很大的改变,是种革命!”

   缩短审批办理时间,延长审批有效期,允许一证多批核销——这是上海局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抓手,打造“程序最简、审批最快、时间最短、服务最优”的上海国检服务品牌。通过三方面改革,他们推进审批项目减量化、审批流程扁平化和审批流程扁平化,审批办理时间平均减少了三分之二,审批数量翻了两番,并将监管重心由事前审批转为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低风险产品的审批期限从半年增加到一年。

   在自贸区,体现最多的是改革、制度创新和与国际高标准接轨,自贸区推出的一系列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其核心都是政府职能转变。因此,这里要试验的,是政府如何简政放权,用市场那只“看不见的手”去替代“看的见的手”。如今,在全国四家自贸区驷马奔腾、奋力前行的大格局中,上海自贸区继续保持着先发优势,上海局也走在了系统前列。

   

高度融入 紧盯“三重二新一大”

   在上海局,当采访组向该局干部职工问及“新一届党组的执政特点是什么?”得到的回答几乎是一致的——“高度重视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融合”。这其中,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俞太尉——这位上海局“掌门人”的履历、理念与担当。

  去年9月,俞太尉调任上海局局长、党组书记。他是中国农业大学的博士,当年曾受中组部委派,赴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和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学习,获得公共管理硕士学位。在此之间,曾担任过质检总局动植司司长、食品安全局局长,当过三年多的上海市松江区区长。

   从质检总局业务司局的主要领导,到地方政府的行政一把手,再到直属检验检疫局的掌舵人,可称之为学者型、业务型领导干部。采访组了解到,在上海松江区工作的这3年多时间里,俞太尉大力加强质量工作,提出“质量是松江科学发展的基础”,实施质量强区战略,把质量强区作为工作理念写进了新一届区政府的《工作规则》,并推出了区长质量奖。

   “在第一次党组会上,我就提出,业务工作要尽可能实现属地化管理。”“要积极主动地与地方对接沟通,我来上海局工作后,已经调研了辖区的全部15个区县。”“刚到上海局的时候,有些地方政府的会议,检验检疫部门根本不去参加,和地方不能融为一体,这样是不行的。”“作为检验检疫部门,一定要为上海发展想事、干事、成事。”……

   采访中,俞太尉始终强调检验检疫部门与地方政府、地方经济的融入关系。用他的话来说,“要用实际行动赢得地方政府的认可”。今年以来,上海局党组将工作聚焦到“三重二新一大”上,全力为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把好关、服好务。

   “三重”即重要地区、重要产业、重大项目,“两新”即贸易新业态、监管新模式,“一大”即大型企业。上海局以此为原则,密集推出了300多项政策措施,有力推动了自贸区乃至上海经济的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国进口总值同比下降15.5%,上海仅下降1.7%

   ——聚焦自贸区这个重点区域,该局组建了自贸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与自贸区管委会合署办公,就近服务,主动融入,并制定2015年度自贸区工作要点,明确六大方面54项自贸区重点工作。该局与全市13个区县进行了交流合作,半年内出台115项支持区域发展的针对性措施。

   ——围绕上海要重点打造的产业体系,集中优势资源,聚焦国际邮轮、国际赛事、国际会展、生物医药、全球维修和再制造、文化艺术、检验检测、平行进口汽车、航空航天等产业,专题研究分门别类制定支持措施。其中,该局突破食品供应瓶颈,大力支持国际邮轮产业发展。位于亚洲第一、世界第八的上海邮轮母港,80%以上均需在邮轮经停日韩等国时予以补给,成为上海建设国际邮轮枢纽港的重要瓶颈。针对这一问题,上海局向质检总局提出对于尚未允许进口的食品,希望准许以过境方式入境到指定监管场所,在上海局的严密监管下,来满足国际邮轮对进口食品的需求。今年5月,质检总局批准了该局的请求,从而免去了进口食品审批环节,打通了进口食品在上海港直供邮轮的快速通道。同时,该局突破原料进口瓶颈,支持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优势在于研发,而用于研发的高端试剂、生物材料90%依赖进口。针对生物试剂进口难的问题,上海局积极争取质检总局授权,在风险评估基础上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进口生物材料,受益医药企业从11家增加到326家。针对生物材料进口慢的问题,该局将监管重心从事前审批转向事中事后监管,引入诚信评级,对诚信单位减少查验比例乃至直通放行,审批和通关时限缩短85%

   ——实施“特事特办、急事快办、难事帮办”措施,及时解决重大项目建设中遇到的进出口方面的困难,主动汇报争取质检总局的支持,有力地支持项目按期保质推进。在浦东检验检疫局大厅增设迪士尼专窗,对迪士尼项目进境物资实施通报通放、集中查验、指定监管,保证随到随报、快检快放;上海海昌极地海洋公园在浦东临港地区奠基,对此,上海局主动提前介入该项目建设,结合实际移植迪士尼项目保障经验到极地海洋公园建设项目中,做好政策储备;积极参与2015年初获批成立的8家上海自贸区大宗商品现货交易平台建设,提出支持自贸区大宗商品现货市场、奉贤区石油制品交易平台、金山区危险化学品交易平台建设的合作计划。

  ——适应贸易新的业态。通过“三结合”(原则性和灵活性相结合,短期性与长期性结合,特殊性与普遍性结合),全面全力支持上海发展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通过“三了解”(了解外地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和具体做法,了解上层政策并提出相关建议,了解外地跨境电子商务发展情况和具体做法),提出相关建议;通过“三不许”(执行国务院的政策不许打折,落实质检总局的要求不许加码,与兄弟单位的做法相比不许逊色),保证措施可行。

  ——探索监管新的模式。不久前,质检总局局长支树平在上海局关于和上海电子口岸合作共建助推上海口岸信息化建设的专报上批示:“上海局与上海电子口岸办合作推进信息化建设,支撑互联互通,值得关注。可安排通关司、信息中心等单位进行调研,加强指导,形成经验,推广运用,带动全国检验检疫信息化建设。”质检系统加强互联网运用之热切,可见一斑。对此,上海局围绕推进贸易便利化的目标,大胆探索“互联网+国检”的监管模式。在职能不弱化、安全有保障的前提下,利用互联网的思维、大数据的资源、云计算的空间、物联网的优势、车联网的追踪、信息化的手段,通过跨境电商平台线上的信息流、资金流和线下的货物流,开创性地构建起一种适应跨境电商发展的监管新模式,真正做到进得来、出得去、管得住、放得快。

  ——以支持大型企业转型升级,带动整个城市经济发展能级提升为目标。今年以来,已与东浩兰森、机场集团、外高桥集团、东方航空、东方国际等数十家大型企业进行了深入交流并开展了密切合作。通过开展检企战略合作、定制改革措施等方式,塑造便企高效、服务优质、行为规范、公平竞争的上海口岸软环境,带动上海经济发展能级提升,助推“上海创造、上海质量、上海品牌”。

   

持续发力 以“三点”赢得“一片”

    729日,北京,质检总局办公大楼。俞太尉在检验检疫业务改革座谈上作重点发言。他说:“改革不仅要靠勇气,更要靠胆量。”

   记者研读了这篇以《加大改革力度 服务保障自贸区发展》的发言材料。其中,“三点成一片”的概括,讲出了上海局奋勇向前的改革精神和舍我其谁的改革气魄。

   对于改革,上海局党组发出号召:脑子再活一点,胆子再大一点,步子再快一点。

   今年以来,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先后在两次全市大会上强调,上海需要再来一次思想大解放。上海局党组认识到,改革是对固有利益格局的调整,需要打破利益的藩篱,需要冲破固有的思维定式。面对改革的机遇与挑战,必须鼓励全局上下“大胆创、大胆试,自主改”,解放思想,创新举措点。他们一方面建立改革容错机制,把改革与否作为年度绩效考核的一条标准,即便是改革失败了,如果不是因为个人利益,则不予追究责任。另一方面,建立涉企收费三单机制,即企业免单、政府买单、国检签单。韩正明确表示,只要质检总局同意,上海市要先行一步,上海局的经费缺口由上海市弥补,不再向企业收取相关费用,以此作为营造上海良好营商环境的一条重要举措。

   还在上海松江区政府工作期间,俞太尉就积极推进行政审批改革,产业项目的行政审批从之前的587个减少到186个工作日,足足减少了三分之二时间,得到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赞赏,在上海全市推广学习。他深知,贸易便利化的关键在于快,快要体现在提前办、及时办、直接办和抓紧办。调任上海局后,他大力倡导:总局的要求要快点落实,企业的诉求要快点解决,基层的需求要快点批复,改革时不我待,行动贵在神速。

   追求“三点”,赢得“一片”。上海局所推出的一系列措施,得到了进出口企业的广泛好评,获得了各区县政府的大力支持:浦江检验检疫局管辖上海十个中心城区,去年仅得到50万元的地方支持,今年上半年光三个区就给了2000万元的支持,其他区也在考虑之中。截至目前,各区县政府为上海局提供了超过12万平方米的办公、业务场所,其中浦东新区提供上海局分支机构办公、业务用房约1.4万平方米,临港管委会提供洋山检验检疫局使用的房屋合计约3.6万平方米;地方政府还提供上海局超过12万平方米的实验室,包括浦东新区提供实验室超过4万平米,崇明县提供了6.6万平方米的动物保健中心。

   427日,中央政治局委员、上海市委书记韩正,市委副书记、市长杨雄,市人大常委会主任殷一璀,市政协主席吴志明,市委副书记应勇,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屠光绍,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自贸区管委会主任沈晓明,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尹弘等深入浦东市民中心(自贸区服务综合大厅)考察调研。韩正专门听取该局汇报,并在715日召开的上海十届市委九次全会上肯定上海局做法,认为上海局的做法比起其他单位“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时认为上海局的做法将对其他单位形成倒逼机制,从而避免短板效应。上海局的“十检十放”新模式被写进上海十届市委九次全会工作报告中,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肯定,受到了进出口企业的普遍赞誉。韩正、杨雄口头表扬上海局是“服务很到位的中央在沪机构”。杨雄还表示,“国检的服务贴心贴肉,许多举措都围绕着上海大局在深化”。这也是上海局工作首次被写进市委工作报告……

  记者在上海局的采访中,感受到蓬勃的生机与韧性。上海,作为全国经济、交通、科技、工业、金融、贸易、会展和航运中心,始终闪烁着其独有的魅力。在这片土地上,上海检验检疫人以敢于拼搏的精神跑出了改革的“最先一公里”,也必将以坚韧不拔的意志跑好改革的“最后一公里”,让各项改革政策掷地有声、落地生根。

  “有过之而无不及”的赞誉,是上海市委市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上海检验检疫工作的综合评判,是上海检验检疫人状态、业绩、作为的真实写照,也给采访小组以振奋和鼓舞,给全国检验检疫系统以深思和启迪:业在人创,事在人为,在改革大潮风起云涌的历史关头,检验检疫部门如何“不以事艰而不为,不以任重而畏难”,脚踏实地,干出风采?!

 





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昨天在沪举行签约揭牌仪式。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会见了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一行。 李强对中国建设银行长期以来积极支持参与上海城市发展建设表示感谢。他说,当前,我们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实施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围绕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中国......

[查看详细]
    后台管理    |     联系我们    | 公安部备案号:31011502016759 沪ICP备2002180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