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关公务人员对工作与生活的便利条件和适宜环境的需求不断增强,机关职能正常运转所需的后勤保障要求也越来越高,而传统的服务供给方式,由于理念、技术、方式的落后,已经不能适应机关职能高效运转,导致机关后勤保障需求的增长与传统机关后勤服务供给方式的落后之间的矛盾越来越突出。
社会化服务外包,是解决这种供需矛盾的有效路径。从2014年底起,上海检验检疫局以政府服务社会化为基本内容,积极探索机关后勤服务外包改革,在不到2年的时间里,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这是一场破旧立新的改革。
改革需要侦查兵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这形象地说明机关后勤工作的重要性。要真正实现“后”到“先”的改革,必须出动“侦察兵”,为加快推进管理科学化和服务社会化汲取“情报信息”。
近年来,为推进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上海局机关服务中心做了进一步的探索实践。走访中国干部管理学院、上海松江区政府,借鉴他们在物业管理、职工餐饮、会议接待等方面的好做法;以泛长三角建立合作机制为契机,通过江浙沪皖甬后勤工作交流会,开展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专题研讨;研究采用外包方式解决物业管理、餐饮服务、公车改革等问题的举措;通过专业平台向社会力量提出购买服务的意向,实地考察多家招标公司,形成考察方案并分析汇总。
观念一变天地宽,一层境界一重天。服务中心领导干部重视在实践中摸索工作方式、方法,在日常管理、保障、服务工作中研究问题、剖析典型、总结经验,在原有经验及基础上做到触类旁通、指导实践,为探索管理模式转变、后勤服务外包、公务用车改革等做好铺垫。
改革需要排头兵
社会化是后勤服务的必然出路。要打开这条出路,上海局机关服务中心不做“跟跑者”,而是做探索实践的“排头兵”。
“二升一降”是上海局局长俞太尉对机关食堂外包工作的要求。在此基础上,机关服务中心提出清包方式,力求形成监督管理良好局面。同时,委托专业机构在“中国政府采购网”对外发布上海局职工食堂服务及管理项目招标公告。经过反复甄选,上海才众餐饮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中标。今年4月1日,才众餐饮公司与上海局签订“职工食堂餐饮服务与管理合同”。机关食堂外包后,人工支出经费比之前减少5.4%。值得一提的是,菜品更加丰富,职工对食堂的满意度显著提升;食堂职工的管理更加专业化,收入也提高了,激发了工作积极性。
今年1月1日,上海检验公司、机关服务中心及承租方正式完成金桥培训中心移交工作。这项服务外包为上海局创收30万元,减少财务支出80万元,并为全局职工增加120万元免费口腔保健诊疗服务。
未来,机关服务中心还将做好上海局汇苑宾馆外包工作,先后与20家意向商洽谈,稳步推进大楼物业、票务、收发、会务等服务外包,不断探索机关后勤服务的专业化、企业化、市场化运行机制。
改革需要勤务兵
有人说,后勤是勤务,后勤是服务。其实,后勤工作者除了具备奉献精神,还应具备改革精神。在社会化发展大背景下,后勤管理更需要集思广益、群策群力,用“勤务兵”的姿态提供后勤服务质量。
俗话说“人勤地出宝,人懒地生草”。如今,“眼勤、嘴勤、手脚勤”成了上海局机关服务中心的工作宗旨。所谓“眼勤”,就是有敏锐的洞察力,特别是安全方面,多用眼睛察看是否存在隐患,这是安全防范于未然的先决条件。所谓“嘴勤”,就是多与全局职工语言交流,通过谈心来了解他们的意见或建议,及时改正工作中的缺点。所谓“手脚勤”,就是为全局职工多操办实事,实现“办职工满意后勤”工作目标。
改革创新无止境。顺应全面深化改革,在后勤服务社会化道路上,上海局积累出成功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