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安全”的结果
2012年1月12日凌晨0时,万家灯火渐熄,惟有朦胧的一抹夜色。位于上海民生路1208号上海检验检疫局10楼的动植物与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实验室里却灯火通明,工作人员郭德华、赵善贞和盛永刚正紧张而有序地进行着检测仪器操作,动植处的白章红、黄忠荣、李春阳在一旁耐心地等待着将要出具的药残检测结果。
此前,上海局局长徐金记刚接到质检总局动植司黄冠胜司长的紧急电话,并立即指示办公室主任李毅通知动植处白章红处长和食品中心何宇平主任:一定要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项检测工作,在天亮之前出具结果,确保输台大闸蟹苗的安全!
两个多小时后,所有实验室结果显示:合格。
彻夜工作的他们以及此前完成相关水生动物疫病检疫检测的熊炜、王艳等实验室工作人员终于放下心中一块大石头,马上把这一检测结果报告给徐金记局长和王华雄副局长,并根据指示立即通知崇明检验检疫局协助企业将崇明岛出境水生动物养殖场的2万4千只蟹苗进行装箱。
凌晨5点,天色未亮,崇明局工作人员已护送着装箱完毕的蟹苗赶赴上海浦东国际机场。
两个小时后,所有蟹苗在微明的晨曦中进入机场货站,并于上午9点完成全部装机。
11时,飞机准时起飞。它承载着海峡两岸人民热切的期望,飞往目的地——台湾地区桃园机场。
如此引起各方高度关注的,正是原产地为上海著名生态基地崇明岛、种质优良的中华绒螯蟹蟹苗。这既是大陆首次对台进行农业科技援助与合作,也是一项对台湾农民的惠民举措。
一项“非凡”的任务
此次中华绒螯蟹蟹苗隔海“定居”,不是一次简单的“迁移”,其成行背后,凝聚着上海和台湾苗栗两地政府、人民以及相关单位工作人员的许多心血。据悉,在近几年大陆成蟹入台因药物残留标准各异被台湾限制,而岛内大闸蟹的消费水平随着民众的喜爱水涨船高的大背景下,养殖大闸蟹成为台湾农民的一个重要商机。但由于缺乏优质苗种和先进养殖技术,养殖的成活率、养成规格及产量不高,焦急的台湾养殖户急需大陆方面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助台工作意义非同一般。自2011年7月以来,上海市与苗栗县县就这项计划进行了多次的互动和协调,并促成国内在此方面最具权威的上海海洋大学与苗栗县在2011年年底正式签署中华绒螯蟹养殖科技合作协议,帮助苗栗县迈出打造优质大闸蟹的关键一步。
随着计划的推进,2012年元旦假期刚过,新的问题摆在了海洋大学的面前:因不了解出口报检相关规定以及所须的必要的流程时间,协议中确定的2011年12月底至次年1月上旬苗种投放的时间极有可能会拖延。
怎么办?
“12月31日,海洋大学向我局提出出口蟹苗的意向。1月5日,校方正式提出申请,由于1月12日是早已确定好的输出日期,留给我们的,其实只有5个工作日。”动植处李春阳回忆说。
5天,质检总局需要与台湾方面就蟹苗输台初步达成一致,了解多方情况,尤其是台方关于蟹苗的检验检疫要求;上海局需要完成蟹苗养殖场的考核、注册登记、抽样完成蟹苗及其饲料的多项疫病和药残项目检测、出口报检等一系列程序。
5天,要完成这些工作,简直是“Mission Impossible(不可能的任务)”。
上海局徐金记局长在了解情况后表示,这是促进两岸科技和农业交流、增强民间互信、推动两岸农业双向互动的大好契机。他指示要“打开绿色通道,一线同志加班加点,多线并进,尽一切可能创造‘奇迹’”!
这是一次“读秒”计时的保障任务。在数天的连续奋战中,上海局边与总局动植司沟通,边了解台方相关要求,提出合理可行的检疫监管方案。总局动植司连夜召开紧急会议,研究蟹苗输台问题,并在请示总局领导后,向上海局做出“在检测结果合格的情况下,全力保障大闸蟹苗输台”的决定。
在检验检疫服务保障紧张进行的同时,上海局还为出境水生动物养殖场完成注册登记,并协助企业确定出口贸易企业、报检企业,协调海关、机场货站、航空公司做好出口准备。
1月9日上午9点,第一次采样样品准时送至实验室。
为确保安全,次日上午,第二次采样样品再次送检。
1月11日,上海局为其顺利办妥所有报检报关手续,只等最后的检测结果。
1月12日,检测完成,蟹苗在当天按期输台。

一次“未完”的服务
“蟹苗种活力好,反响好,一切正常,请放心。” 1月12日接近下午1点,上海海洋大学吴嘉敏副书记的这条短信,随着上海局动植处黄忠荣副处长的转发,第一时间传达至徐金记局长和王华雄副局长。
短信的另一方,就是学校派驻台湾进行长期技术指导的王春教授。他在桃园机场第一个迎接了抵台的蟹苗种。
揪着的一颗心,随着一句“请放心”而感到宽慰,化为检验检疫人布满了红血丝的眼里最深刻的笑意。
蟹苗抵台后,喜讯频传。苗栗县政府和农会举行了隆重的投放仪式和宣传互动。广大养殖户纷纷赞扬该批苗种活力足、规格整齐、运输成活率很高。事后,观摩的养殖户现场订苗量达到15万只。至此,总订苗量已超过35万只!
总局支树平局长就此事作出批示:“做得认真细致,应予鼓励。并请继续跟踪做好后续工作。”在近日举行的“2012年全国进出境动植物检验检疫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总局魏传忠副局长也专门表扬了成功完成保障任务的上海局同仁。
继首批2万4千只中华绒螯蟹蟹苗1月12日顺利输台后,,台湾苗栗县希望在春节前再次进口一批蟹苗。上海检验检疫局立即做好出口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核对报检资料和养殖场具体塘号,监督蟹苗的分拣,去除早熟、残损、尺寸超标等不合格蟹苗,在疫病和药物残留检测全部合格后,于19日凌晨3点完成全部监装工作,顺利完成第二批7.7万只蟹苗的出口。据反馈,第二批蟹苗于19日中午在台湾地区顺利通关,并在下午投放到养殖场,受到当地养殖户的热烈欢迎。
任务有尽头,服务无止境,在“崇检尽责、服务至上”的上海检验检疫精神的引领下,在对台服务的道路上,上海检验检疫人将走得更深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