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实现农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农产品有效供给”——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再度聚焦农业生产,要求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力度。农药作为重要的农用物资,是现代农业防灾减灾、稳产增产的关键因素之一,其质量直接影响农业增收和生态安全,也关系到国家和人民切身利益。
上海,中国最大的农药进口口岸。每个月,都有大量国外农药通过这个口岸进入中国市场。其中,外高桥港区进口量占了一半以上。仅2011年,就有194批法定检验农药(包括杀虫剂和除草剂)从外高桥口岸进口,数量总计达到6400吨。近几年,外高桥局始终把服务“三农”作为重中之重,高度重视进口农药的检验监管工作,科学监管、多管齐下,走出了一条促进农药质量提升、服务农业生产发展的新路子。
位于外高桥港区的进口农药集中查验点——依飞驰查验点依然紧张而忙碌,虽然申城的早春还有些寒冷,但我仿佛看到“春风又绿江南岸”,那郁郁葱葱的禾苗遍野,在阳光的呵护中成长、抽穗、成熟、收获的景象。
便利通关,让农民及时使用进口农药
农药需求的时效性很强。当产自美国、日本、印度、马来西亚等地的农药通关入境后,收货企业大多希望只经简单分装或直接运往全国各地,尽快投入经营销售和使用中。对他们来说,最担心就是进口农药在口岸积压。
同时,农药进口的季节性也很明显,往往出现旺季集中进口的情况,导致查验力量捉襟见肘。
一面是企业和用户的急切期待,一面是工作量大、人手紧张的现状,外高桥局面对这一长期存在的困难,从自身入手,充分挖潜,采取三项有力措施,确保合格进口农药快速进入国内市场,及时投入农业生产。
首先是加强农药监管队伍建设,以老带新,老法师通过工作中言传身教,带头示范,使得青年同志在实践中快速成长;其次是倡导服务精神,在“5+2”工作制的基础上,为保障进口农药快速施检适时加班加点;再次是实施多批次农药集中进口检验试行预约制度,优化整合取样、检验、评定等环节,做好事先策划和准备,缩短检验流程时间。以上措施推行以后,农药进口更便捷、更快速,农药经销企业再也不必担心口岸积压影响农药销售了。
严格监管,让劣质进口农药远离农业
应该说,多数进口农药具有高效、低毒、环境友好等优势,国内产品尚难取代,因此往往成为市场的宠儿。但这并不意味着进口农药就不存在质量问题。
近几年,外高桥局就相继检出多批进口杀虫剂和除草剂品质不合格,不合格原因有悬浮剂严重分层导致不均匀、有效成分含量偏差超过其登记规格允许范围等多种情况。不合格农药一旦流入国内市场,对我国农业生产和生态安全势必造成不利影响。
作为口岸检验检疫部门,必须把好农药进口关。外高桥局高度重视不合格农药的后续处置,通过多层次严密的监管模式,阻断不合格农药流入渠道。在收到实验室检验不合格信息后,外高桥局立即禁止经营单位销售使用,并迅速实施退运监管。进口农药作为危险品,退运流程较长。外高桥局加强监管不松懈,制定专人负责不合格农药的追运,定期进行电话追踪和现场监管,24小时监控货物的状况和流向,并做好相应记录和资料留存,直到不合格农药在检验检疫人员的监督下被退运出境。此外,该局还建立进口农药风险预警机制,对于有不合格记录的进口农药收货人、发货人、剂型和型号等加强检验力度,严防不合格农药流入风险。
对于外高桥农药检验人员来说,他们一直有着一种信念,严格有效的把关,确保安全优质的农药进口,让不合格进口农药远离农业。
科学施检,让企业自觉进口优质农药
进口农业检验检疫非常重要,但只有科学、严谨的监管,才能得到农药进口企业的真心配合。
相对其它进境产品,进口农药的收货单位相对集中,大部分都属于先正达、杜邦、拜耳、巴斯夫等知名跨国企业在国内的分公司,它们专业知识丰富,技术力量雄厚,对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也很透彻。和这些企业打交道,特别是涉及到不合格进口农药的判定、后续处置乃至行政处罚等行为,施检行为的科学性和执法程序的规范性等问题,往往要面临更高标准的要求甚至质疑。
对外高桥局而言,这是一种压力,更是不断规范自身行为、提高工作质量的动力。该局今年来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并应用到进口农药检验工作中,通过加强业务知识培训,坚守“依法行政”理念,严格遵循相关法律法规和操作规程要求,将规范性和科学性有机地结合,规范操作,科学施检,得到了农药进口企业的真心称赞。
科学和规范树立起进口农药检验监管的权威。外高桥局规范透明的行政执法、客观公正的检验过程和结果,使得众多国内外知名农药产销企业积极主动配合农药检验工作,自觉进口优质农药,并不断提高从外高桥口岸进口货物的比例。
检企合作,让进口农药质量再高一点
农药安全事关农业安全。农药进口商是产品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没有企业的参与和努力,单凭检验检疫部门的施检行为,不可能完成保证进口农药安全的重任。因此,外高桥局在加强检验监管的同时,还非常注重掌握辖区内进口农药经营企业的情况和动态,根据其进口产品质量变化趋势提出合理建议。
2010年,某知名跨国企业国内分公司连续多批进口除草剂,均被检出有效成分含量不符合登记证规格。外高桥局及时约谈该企业,要求企业不得销售使用不合格货物,并帮助其分析寻找原因。经查,不合格原因是该企业设在印度的生产工厂管理出现漏洞,对制造工艺控制不严所致。企业据此紧急停止了从印度工厂的进口,在整顿完成前全部改从美国进口同型号产品,自此之后,该除草剂质量稳定,至今未再检出不合格。
同时,外高桥局还多次深入企业,通过政策宣贯会、企业座谈会等手段,了解企业需求,倾听企业呼声,作为优化和创新检验监管模式的有益参考。
可以说,在加强检企合作、促进进口农药质量提升的道路上,外高桥局一直在不懈努力着。日前,该局又根据辖区内重点企业特点和农药进口情况,推出了几项新措施,提高施检效率和农药质量:一是进一步加强报检管理,要求进口农药报检单证资料更加完备、准确和详细;二是充分利用企业专业设备和技术资源,对部分特殊农药实行下厂监管取样;三是逐步尝试重点企业分类管理,强化企业自身的责任意识,改变以往“重检验,轻监管”的工作思路,真正做到检验和监管有机结合。
“我们就是要不断加强监管,保证农民用上安全放心的高质量进口农药”,外高桥局进口农药检验检疫工作人员斩钉截铁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