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首页 / 口岸大数据  /内容
口岸大数据
智慧检验检疫建设列入上海市政府重点工作
发布日期:2012-04-06 11:21
  

       2012年3月12日,上海市政府督查室下发《关于印发〈2012年市政府重点工作责任单位和节点目标安排表〉的通知》(沪府督[2012]1号文),明确把完成智慧检验检疫等4个物联网应用示范工程方案列入“大力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信息化应用,全面提高城市信息化水平”工作。

       2011年,上海港集装箱吞吐量逆势再创新高,登顶3174万标准箱,成为世界港口史上首次突破年3000万箱的新纪录!随着口岸业务量的不断井喷,检验检疫人员已发现制约发展的“症结”所在:传统的作业程序,加之有限的监管人员数量,与不断增长的集装箱及货物数量,构成的矛盾日益突出。

       促发展要主动作为!上海检验检疫人很快瞄准了信息化建设的时代脉搏,抓住物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契机,采用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远程视频监控、无线通信等物联网关键技术,探索将物联网与已使用的检验监管系统相融合,成功研发了“基于物联网的进出境(集装箱)货物检验检疫物流监控系统”,被列入总局2012年科研项目。这一系统的研发,对传统的产地、口岸两次查验这一机制,集装箱转运过程缺乏有效监管措施和手段进行了探索和突破。如此全过程、大规模、集成化的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集装箱检验检疫监管在全国尚属首创。

        系统开发两年多来,通过精心设计、科学布局、合理分工的网络构造和平台搭建,以及综合运用物联网RFID电子封识、无线视频、中间件、异构信息平台等现代化信息技术,实现了无纸化施检、加施电子封识、卡口箱号识别、卡口自动放行等多项功能,发挥了信息化系统的规模和共享优势,为建立高效运行的进出境货物全过程管理体系提供了技术支持。

        决了无纸化查验问题和口岸与属地间全过程监管问题就可以止步不前了?答案是否定的!上海检验检疫人紧紧围绕“抓质量、保安全、促发展、强质检”十二字方针,着手解决境内到货检验与境外预检验之间甚至于国家与国家之间检验检疫监管信息互通互认的难题,积极探索将该系统应用于输非监装货物和重要敏感的进境货物(旧机电、废物原料等)境外装运前预检验、境内到货检验检疫监管业务,并积极与其它国家政府部门联系,力求实现国家间检验检疫监管信息的互通互认。

       “提速、减负、增效、严密监管”是上海检验检疫人的不变追求。他们将恪守承诺、创新求变,不断提高检验检疫监管能力和手段,加快智慧检验检疫建设步伐,为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添砖加瓦!


 





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昨天在沪举行签约揭牌仪式。上海市委书记李强,市委副书记、市长应勇会见了中国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一行。 李强对中国建设银行长期以来积极支持参与上海城市发展建设表示感谢。他说,当前,我们正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加快实施三项新的重大任务,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围绕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中国......

[查看详细]
    后台管理    |     联系我们    | 公安部备案号:31011502016759 沪ICP备20021803号-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