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悠悠,不舍昼夜。滔滔江水,一路向东,哺育着两岸富饶而美丽的土地。
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或因珍稀动物保护、或因演艺赛事需要、或因引种工作所需,越来越多的境外动植物从世界各地汇集而来,或留在上海、或稍做停留而后沿长江进入内地。
外来动植物,带来的是新奇,但也隐匿着危险。近年来,上海检验检疫局联合内地多个检验检疫部门,携手同心、紧密协作,构筑起一张动植物疫情监控网络,为我国生态安全和经济繁荣稳定筑起了一道道牢固的防线。
铺平归国路
那是一个寒冬的夜晚,却因一批特殊“客人”的归来而意义非凡。
去年初冬,一条振奋人心的消息传进上海检验检疫局:日本将归还8只繁育的朱后代,落地首站是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而后将发往浙江湖州。
珍禽归来,不容有失。上海检验检疫局迅速和浙江湖州检验检疫局取得了联系,双方商定了“机场检疫、湖州隔离”的检疫保障方案。2011年12月10日,上海局派出的4人检疫小组和湖州局的同志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会合。
“我们没有通行证,无法第一时间登机。”湖州局的同志不无担心。
“我们有,我们上!”上海局的同志打消了湖州局同行的疑虑。
于是,在停机坪凛冽的寒风中,上海局的同志等来了晚点数小时的货机。他们进入冰冷的机舱,核对货物信息和随附的健康证书,并对行李舱、托盘和传送带进行了预防性消毒。在发出“准予卸货”指令的同时,他们第一时间通知了在货站待命的湖州局同事。
在货场的现场检疫中,两局的同志为减少对朱的“惊扰”,只能透过小小的监视孔开展工作。“这可是我们经常碰到的。”上海局的同志一边检疫一边对湖州局的同志说,“你看,这些‘宝贝’们个个羽色泛亮、神态清晰,哪像是染疫的样子?下一步,你们在隔离点实施的采样检疫非常关键。”现场检疫完毕,两局的同志作了进一步交接。
不久后,这批“客人”在浙江下渚湖朱繁育基地安了家,顺利回到了祖国的怀抱。
同叙鱼水情
八百里洞庭美如画。鱼米之乡湖南是我国重要的生猪基地,为了改良品种,湖南某大型生猪养殖企业拟引进千头美国优质种猪。按照计划,装运种猪的货机将从美国直飞湖南长沙。
千头种猪入境,这在湖南检验检疫历史上还是首次。现场检疫如何有序开展、隔离场防疫管理如何跟上?湖南检验检疫人把目光投向了千里之外的上海。早春时节,一封请求检疫技术支持的函件顺长江向东传递。
“兄弟局的事情就是我们的事情,全力支持!”获悉后,上海检验检疫局局长徐金记马上作出部署。
3月6日,上海局派出4名具有多年动物检疫工作经验的同志赶赴湖南湘潭,与湖南局和引进种猪企业的技术人员一道商讨检疫事项。
“种猪经过横跨大洋的长途飞行,身体状况受到影响,一定要和机场、海关等部门充分协调,尽快完成现场检疫。”在大型动物空运入境检疫中有着丰富实践经验的上海局同志说,“落地后,供氧一定要跟上……”接着,他们把货场转运、封闭运输、隔离场卸运、抽血采样、隔离饲养、疫情防控等方面需要注意的小细节一一道来。为进一步帮助湖南检验检疫工作人员掌握技术要领,上海局同志亲自来到猪场,实打实讲解、手把手指导。
在操作中,新情况不断出现——采血针和持针器不匹配、真空管量小不能满足试验用量、玻璃制试管在实验室分离时易碎……马上联系有关厂家提供新品!然而,此时距离该批种猪飞抵湖南仅剩一周的时间,厂家表示时间上根本来不及。上海检验检疫局副局长王华雄获悉后,当即决定从该局储备物资中紧急调拨。于是,2000个采血针、2000个10ml塑料真空管、20个匹配的持针器星夜驰援湖南。
3月13日凌晨,满载着1034头美国杜洛克、长白和大白原种猪的波音747货机缓缓降落在湖南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现场检疫和隔离检疫随之有条不紊地逐一展开。
从湖南传来的消息显示,经过20多名检疫人员一整天的连续奋战,所有入境种猪的隔离采样工作全数完成。目前,千头种猪正处于45天的隔离检疫期,状态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