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8日,上海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上线运行。首期两个试点项目为“一般贸易进口货物”和“船舶离港”。自5月28日启动测试以来,企业通过“单一窗口”成功申报一般贸易进口货物6票;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海事通过单一窗口办理船舶离港手续60艘次。
6月18日上午10点,试点企业上海元初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代理的耐克体育(中国)有限公司从斯里兰卡进口的服装,通过“单一窗口”完成一般贸易进口货物的申报手续,货物重80千克,货值1.3万美元。企业通过互联网登录“单一窗口”平台,一次录入满足海关、检验检疫和海事等监管部门要求的申报信息,“单一窗口”平台自动产生检验检疫申报单、海关申报单、海事申报单。企业完成报检后,“单一窗口”平台自动将通关单号回填到报关单中,即时完成报关手续。
除了“一般贸易进口货物”项目之外,“单一窗口”另一个试点项目是“船舶离港”。首票“船舶离港”测试于6月3日下午3点多完成,停靠在上海自贸区洋山保税港区三期2号泊位的达飞公司TITAN号,通过“单一窗口”成功办理船舶离港放行手续,准予船舶离港的信息直接由“单一窗口”平台发出,改变了企业之前需要到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海事等执法部门串联奔走、分别办理手续的做法。
“单一窗口”建设把现有口岸执法变为一口对外、一次受理和一次操作的执法模式,实现“信息互换、监管互认、执法互助”。搭建“单一窗口”平台,既可以有效整合贸易供应链上各环节的信息资源,减少中间环节,降低数据差错率,提高执法效能,又可以让企业通过一站式办结所有通关手续,节省人力和时间成本。
上海海关自“单一窗口”启动以来,从机制、技术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改造海关内部作业系统,与“单一窗口”平台实现系统对接。注重企业诉求,多次与企业座谈,实地调研,吸纳企业共同参与到“单一窗口”建设之中。在“单一窗口”平台搭建过程中,上海海关等监管部门创新思维,全面比对筛选申报数据的定义、标准、逻辑和参数,构建口岸各部门申报数据项大表,实现共有申报数据项的一次录入、分别申报功能。同时,将海关申报系统校验规则植入“单一窗口”平台,使企业在平台上能校验申报数据,避免错报、漏报,提高申报数据的准确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