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今年9月1日启动试点以来,浦东国际机场快件口岸的跨境电商出口B2B清单量以迅猛的速度增长,据统计,试点首月出口清单量已达到30万票,即平均每天有1万票电商货物通过新开放的B2B监管模式出口至全球各地。10月份出口清单量达46万票,平均每个工作日2万票,单日单量相比首月接近翻倍。海关为稳外贸、促就业、全面提升跨境电商贸易效率而采取的系列举措收到了看得到的实效。
疫情催生的新监管模式
今年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大量传统贸易订单转为线上成交,跨境电商出口需求进一步增长。在以往,这类货物只能以一般贸易或者快邮件的方式出口,物流方式相对单一,而且无法纳入跨境电商优惠政策管理。海关研究推出新的跨境电商出口监管模式,企业可以通过一次登记、一点对接,享受海关优先查验、一体通关、自动比对、便利退货等优惠措施。
在新的监管方式下,跨境电商货物出口流程简化、效率提升,尤其是中小微企业,单票价值较低的货物,只要单票金额在5000元人民币以下,不涉证、不涉检、不涉税,即可选择以清单模式申报,从十位税号简化为六位申报,全程通关无纸化,申报更为便捷。参加试点的某物流企业负责人反映,申报一票电商货物,数据匹配成功之后,5分钟就可以收到海关的快速放行信息,货物随即将搭乘最近一趟航班出运,时间上比以往缩短了1-2天。
看得到的便利使得试点逐步吸引了更多的企业,首月以清单模式申报出口的货物就超过了30万票。
24小时在线辅导打消疑虑
试点之前,不少电商和物流企业对新政还存有一定的疑虑。跨境电商货物按照一般贸易方式或快邮件出口的老办法,企业操作熟练度高,已经形成了成熟和固定的操作模式,他们担心新的模式启动之后又要经过较长的适应期,另外也对新监管模式真正的便利程度抱有一定的观望心理。
针对这样的疑虑,上海海关在试点之前反复与企业进行沟通,召开了多场政策宣讲会,最终确定了11家物流企业、9家电商企业加入首批试点。试点启动后,浦东机场快件口岸跨境电商试点工作组开始“白+黑”模式,一方面忙着建立跨境电商B2B出口专窗、安排专人专岗负责受理试点业务,另一方面建立关企试点工作群,在线答疑解惑,从企业注册登记、海外仓备案、系统对接、通关申报到货物验放离境提供全程通关指导,为提升企业便利度和获得感下足了功夫。在试点运行过程中,工作组基本上要保持7*24小时微信在线,及时沟通解决各种技术故障和其他难题。
看到了新政的红利,10月份,又有DHL、Fedex、顺丰、圆通、捷利等多家物流企业参与到试点中来。
规模化“卖全球”的新征程
今年受疫情及国外一些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我国对外贸易面临着一定的困境。上海航线资源丰富、跨境电商企业集中、跨境电商贸易体量庞大,在上海口岸开展跨境电商B2B出口试点有着天然的优势,可以促进企业以更加灵活的方式出口商品、应对危机,将“中国制造”输送至全球市场。
试点2个月,新政成效初显。当前,通过新监管方式出口的商品主要包括塑料制品、仿首饰、服装鞋靴、箱包、液晶装置、玩具等450余种,出口目的地则覆盖了英国、法国、荷兰、印度尼西亚、美国等13个国家,标志着上海口岸开启了规模化“卖全球”的跨境电商贸易新征程,为上海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推进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试点期间,上海海关又进一步放出“大招”,于9月29日启动了跨境电商B2B出口电子放行,让数据多跑路,让企业少跑腿,进一步提升了物流效率,方便“中国制造”驶上便捷出口的快车道。
参与试点的企业对新政带来的便利感受最深。上海义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下简称义达)是首批试点企业之一,也是目前跨境电商B2B出口规模较大、较为成功的企业典型,每天都有1万多票、10吨左右的电商货物经数架航班运至世界各地。义达总经理王文江先生表示:“我公司自今年9月在上海口岸使用出口跨境电商B2B申报以来,通关时效有了明显提升,仓库流转加快,整个仓储物流链更加顺畅,我们出口电商业务的客户对此非常满意。”
据了解,除了上海本地电商企业外,多家注册在江浙地区的出口电商企业也已经或者准备向上海快件口岸申请开展B2B出口业务,期望借政策东风,更好地占领全球市场。10月份,已有2家注册地在上海以外地区的电商企业通过审核,开始在上海口岸开展出口业务。